《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88916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移动运营管理及探讨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移动可运营可管理P2P探讨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5月31日 汇报提纲 P2P现状与问题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简析问题与展望 P2P应用峰值占网络流量90 收益只有5 P2P占据高带宽 日常40 60 高峰70 90 运营商P2P收益低 90 带宽带来5 收益 P2P用户发展速度惊人06中国的宽带用户数8900万人预计07年将达11000万 2010年18700万人P2P资源占用大是影响业务质量关键 1小时视频 1年mailP2P已经成为运营商网络关键链路拥塞的主要原因 注 以上数据引自1 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 邬贺铨院士报告 2 艾瑞咨询统计 运营商采取疏堵

2、结合的方法才能将P2P变害为利 P2P颠覆了传统电信集中控制模式 传统的电信网络是Client Server C S 模式P2P模式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提供服务 也享用其他节点的服务核心技术 资源定位 财富杂志把P2P列为影响互联网的四大科技之一 P2P主要技术特点 对等性高 非中心化 互联网回归本色 联系和传输扩展性强 用户扩展与资源 服务 系统同步扩展健壮性高 服务分散和自适应 耐攻击 高容错性性价比高 P2P成本低 存储和计算能力强负载均衡 分布存储和计算 整个网络负载得以均衡 P2P技术具有独特优势 体现了互联网的特色 P2P是互联网最大的应用 内容下载共享 BT

3、 eMule eDonkey 迅雷等 即时通讯 MSN QQ Skype 音视频在线共享 Mp3在线播放 土豆网视频分享等 计算能力共享 如SETI home Xenoservers P2P流媒体 PPlive PPstream UUSee QQLive P2P是主流信息沟通技术 互联网最大核心应用 P2P流媒体是近年最火的P2P的应用 07年3月P2P流媒体软件TOP3用户月度的使用情况07年3月P2P流媒体软件TOP3用户人均的使用情况 注 据iUserTracker统计分析 2007年3月中国P2P流媒体软件前三强覆盖用户3985 3万 仅有142 7万三种软件都用过 基于对5万多名样本

4、的长期网络行为监测 代表1 1亿种国家庭及工作单位 不含网吧等公共上网地点 网民的整体属性数据 P2P流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国移动P2P应用面临的问题 中国移动网络带宽逐渐增加 形成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出现的问题将可能在移动互联网上重现互语音P2P对话音的冲击P2P带宽占用和收益问题IMS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QoS和控制等提供基础吸取和借鉴互联网经验和教训 移动互联网的监管和QoS是发展的关键 DRM 安全 定位 QoS是P2P应用关键问题 运营商对P2P应用无法管理和运营没有高效的定位和传输保障业务服务的QoS难以保障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 DRM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用户接入安全传输安

5、全内容的安全路由 存取 行为不一致和节点过载攻击穿越防火墙网络病毒传播 解决现有P2P存在的问题是运营商成功的关键之一 汇报提纲 P2P现状与问题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简析问题与展望 P2P对当前传统电信网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带宽占用大 收益低 影响正常业务的服务质量运营商丧失P2P类业务控制权传统计费模式失效 P2P应用冲击传统流量计费模式 网络用户成为主动的业务参与者 颠覆传统用户体验传统运营商变成管道工 P2P业务独居成本优势网络演进为对称化 宽带化 P2P与现有非对称网络 利用P2P技术促进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 利用P2P技术发展用户增大收益 利用P2P技术促进

6、宽带业务发展 丰富业务利用P2P宽带业务快速扩大宽带用户群 扩大用户利用P2P宽带业务刺激用户消费层次 增加收益对P2P应用多疏导 少控制 减少影响规模足够大时 封堵限制对P2P应用速度影响小 规模小时 封堵限制对P2P应用速度影响明显 推进P2P应用 适当监管 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精细化管道管理和运营 基于业务的QoS 即基于业务类型划分流量类型和标记优先等级 如分别为VoIP Http P2P Ftp Email分配不同的优先等级 基于客户类型的QoS 用户选择不同的收费标准的道路基于客户类型 业务的QoS 精细化运营管道是提高收益的关键 运营商大力发展自己特色的P2P业务 充分利用用户 终

7、端 网络和业务的信息优势发展适合自己做的P2P业务 与传统业务关联 规模化 版权保证 服务质量保证VoIP业务运营商可发展基于PC面向电话终端的业务 下载业务保证资源在线 下载的速度等 流媒体业务在质量和良好用户体验等区分一般P2P 运营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差异化的P2P应用 多种运营模式分析 腾讯 视频为核心 结合其他业务 广告和用户收费结合 网通视网 合作运营 贵州网通 上海网用分成模式 内容商 运营商 运营公司 4 4 2主要产品 迈视网 网络CCTV 迈库网 视频沃尔玛盈利模式 频道租用 广告分成 宽带捆绑收费 网通视网消费卡PPLive PPstream 广告 技术SKYPE 按业务收

8、费P2P应用品牌是关键 控制终端用户 衍生更多商业模式 普通P2P靠广告 技术收费 运营商P2P业务运营模式探讨 综合客户端是关键广告收费 普通业务免费针对企业用户的企业服务收费针对最终个人用户的特定高级服务收费捆绑收费 带动传统业务的收费 如带宽收费 语音 合理的利用内容版权 基本业务免费 特色业务 捆绑和广告收费是主题 汇报提纲 P2P现状与问题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简析问题与展望 运营商需要可管理运营的P2P多媒体平台 P2P技术和宽带业务发展迅猛 用户需求日益扩大 P2P占用的带宽和带来的收益严重不平衡 P2P应用缺乏管控 质量无保障 盗版泛滥集中服务模式已很难有效

9、支持宽带应用的快速发展 运营商转型 盘活内容资产 打造新媒体及产业链合理疏导P2P流量 分享业务收益 管道转向业务内容 业务模式瓶颈和P2P冲击 需要可管理可运营P2P平台 资源定位优势 承载网络的掌控有利于实施就近服务 具备大规模部署补偿服务器的能力 使得服务有保证 接入网络的控制 具备了打击对手和保证QoS的能力 内容资源整合优势 手机电视的内容共享 用户资源和服务捆绑优势 信用保障 版权和安全的保障 运营商独具资源优势 运营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规模P2P应用 综合业务 提供P2P下载 直播 点播 通讯等服务 服务器补偿技术使得业务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 分布式资源定位技术准确 有效 迅速

10、 可区分不同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充分利用电信资源和技术优势电信级的多媒体服务平台 运营商自营的P2P多媒体平台 运营商P2P多媒体平台将可发展成新的媒体平台 P2P多媒体平台架构 功能层次 分层和模块化 利用成熟技术 P2P多媒体平台架构 网络层次 P2P媒体层 P2P管理层 P2P运营层 网络中增加运营和管理层 实现P2P管理和运营 P2P多媒体平台架构 混合式P2P定位技术 定位效率高 速度和服务质量有保障 新型P2P多媒体平台提供的业务和服务 运营商网络资源 通信类 信息商务 高码流优势 提供高码流视频 时延短优势 补偿服务器缩短启动和切换时延 1秒vs1分 内容整合优势手

11、机电视内容 用户上载等vs用户上载 内容和用户定位准确 减少跨区流量 提高业务质量 业务整合优势下载 点播 直播 通信捆绑与基础宽带接入业务捆绑 也可与手机电视业务捆绑 用户优势 庞大用户群是运营商运营P2P业务的基础 政策优势 利用国家打击盗版和非法内容政策超越其竞争对手 业务 技术和背景是运营P2P业务的优势 业务保证 技术优势 运营优势 P2P技术应用于手机电视等的多个领域 P2P技术应用到流媒体服务器等的存储P2P技术构建新的媒体交付 分发系统P2P技术产生丰富的应用文件下载和共享业务即时通信 在线交流网络视频业务网络游戏P2P技术的客户端是关键 标准化P2P技术可广泛应用于IPTV各

12、个领域 汇报提纲 P2P现状与问题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简析问题与展望 问题与讨论 客户端易用稳定功能强 joost 界面 核心功能 QoS运营管理业务和服务的亮点 QoS保证 时移电视 点播VCR等 运营方式的有效性和多样性系统侧关键技术资源的定位技术资源的有效管理CDN的高效分发DRM的合理应用网络的抖动处理安全技术 接入 内容 流量 传输 攻击和病毒网络技术 防火墙 NAT问题 上下行不对称 期待与运营商 高校 院所和友商广泛合作 期待与运营商开展广泛的P2P应用可运营可管理的P2P刚起步 需要不断改进可运营的P2P的应用前景广阔 需要不断更新拓展期待与高校 院所进行技术方面的深入合作网络拓朴结构的优化研究搜索技术的优化研究协同计算领域的优化研究功能强大 集成 灵活 方便的客户端 P2P技术和应用前景广阔 大家一起合作开拓 Copyright2005 ZTECORPORATION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