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12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专题组合(十七)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20兵不血刃地战胜卡塔尔队,奇迹般地登上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末班车。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作为一名学者,他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旋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参加第三届“黄河文化杯”全

2、国美术创作大赛的艺术家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呈献给大家。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近日,涉嫌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的一部分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广大市民对此无不弹冠相庆。A. B. C. D.解析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不合语境。东鳞西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也说一鳞半爪。胸无城府:为人坦率,没有心机。着手成春:称道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望文生义。短小精悍:a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b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取a意思。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

3、同伙也互相庆祝将有官可做。含贬义。褒贬失当。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文物、遗址等方面的展示与开放,而是整个城市各种文化元素共同作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B.对于对手球队的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战术配合,主教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队员作了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大家从中获益匪浅。C.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改变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D.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趋势中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行业,如销售、管理、餐饮服务。解

4、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关联词应为“不只是更是”;B项,语序不当,“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应为“准确的阐释和精彩的示范”;C项,成分残缺,“表明”后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态度”。答案D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沉淀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积淀得越厚重。 _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_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优美绝伦的文字,需慢慢品味_体味其深邃的内涵,也正_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_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A/如果既然才因为所以B既然即使/才能因为所以C既然即使/才因为才D/如果那么才能因为才解析处直

5、接引入话题,不需关联词;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_。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_,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_,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6、、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空,从上文的“过度医疗”的话题,和下文中“过度教育”危害的内容,可知应该填写“人们没有意识到过度教育的危害”;空,从前面的冒号可知,应该紧接解释说明的内容;从后文内容“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可知“高学历存在低就业的问题”;空,属于总结句,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就业观,“不凭学历凭能力”才是正确的教育就业观。答案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5.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答:_答案(示例)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

7、;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暂,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所守或匪亲,_”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3)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_,_”,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理解型的默写,要注意分析题干的意思要求,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写,还要注意书写的正确性。易错字:晦朔、蟪蛄、豺。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2)化为狼与豺(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决定在傍晚时分就隐住在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自己竟忘了回去。D.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

9、的美好。E.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解析A项,“决定在傍晚时分就隐住在终南山边”不准确。“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E项,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答案AE8.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解析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

10、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答案这两句诗写到: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横波亭(为青口帅赋)金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 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

11、前。元龙百尺楼:元龙 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 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D.尾联既展现了诗人倚剑饮酒、慷慨高歌、念念不忘故国山河的豪壮形象,也寄寓对青口帅保卫金国的期望。E.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

12、,收复失地,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解析B项,诗人表达对千年豪杰的赞美,将青口帅归入豪杰之烈,赞美、希冀;而辛弃疾表达的是对英雄难觅的无奈哀伤。D项,“展现了诗人倚剑饮酒、慷慨高歌、念念不忘故国山河的豪壮形象”有误,不应该是诗人的形象。答案BD10.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答:_答案(示例一)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示例二)元好问

13、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11.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