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26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六季追求完美与留下遗憾)专题八高考作文赏析专题八 高考作文赏析【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话题解读】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

2、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

3、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中,材料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例文赏析】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

4、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

5、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1.标题“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紧扣材料的内容,中心明确,文

6、章开头有从语文的重要性入题,然后提出如何提高语文素养。2.中间主题部分,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进行论述,紧扣材料的三个方面“课堂”“阅读”和“生活”分别成段,使文章的结构严谨。3.主题的三个部分层层深入,既单独成段,有相互关联,既照顾材料的三个方面,有突出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突出文章的观点,又能辩证的多元分析。4.文章的就是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显示出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略有不足是字数不够800。外公的书房外公是一个退休的外科医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兴趣广泛。他喜欢和我父亲讨论希特勒的集中营和毛泽东的策略;喜欢和我简述鲁迅的百草园和狄更斯得雾都孤儿;喜欢和人争论到底是凤凰的山水好还是魔都的高端生活好。 外

7、公家不大,他却硬是自己打了几个书柜,放上了书,把自己的卧室变成书房,为此他还把自己的床搬到客厅里。小时候自己不喜欢听父母唠叨,于是便会跑到外公外婆家,那会儿会缠着外公给我读书。一天,天气炎热,我推开门发现外公正在睡觉,于是便抱着外婆给我切的西瓜钻进了外公的书房。 那些铅字好像有神奇的魔力,像一个正在滚动的荧屏,播放着遥远地方的神奇世界.原来世界上有如此精彩绝伦的事情! 之后的每一个在外公家度过的日子,外公的书房都成了我最美好的桃园。门一关,仿佛走进了自己专属的城堡,和城堡里五花八门的人攀谈、寒暄。到后来上学时,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老师是讲的很多故事我都知道,那一刻真有小小的自豪。那时不懂什么叫做

8、爱好,只知道我喜欢这样做,这样做让我开心,然后便爱上了。 母亲在那时便很有主见的让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写作,别人的故事加上我的语言和想法,就成了自己的文章。正所谓“创作的第一部便是模仿”,但关键还得肚子里有墨水能套住呢! 然而事情并非一直完美,以后的语文课慢慢变的急功近利,我想那薄薄一张语文试卷,是无法将语文这一深奥的事物讲述完整的。语文课变成了老师带着我们分析试卷、讲各种题型,课堂变得越来越忙。如今的我们正在考场里奋笔疾书,也不过是为了验证我们每天课堂上的辛苦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兴趣也是永远的动力,越来越快节奏的日子里,想在外公书房这样安逸盛放美好时光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9、阅读成为我语文学习中越来越渴求的精神食粮。 时间的齿轮悄悄运转,书铺就的路指引我们继续前行,人生尚且长远,学习也未有终点,当大量的阅读化作潺潺流淌的笔墨,我们也懂得,语文没有终点,诗和远方还让人向往。 语文尚未完结,我还想再次阅读它的魅力,提升我的语文素养。1.文章以“外公的书房”作为标题,有一定的隐含性,在展示故事的中心情节的同时实际也在暗示出作者文章的主题内容是“阅读”提高语文语文素养,文章的内容紧扣材料的内容。2.文章的主题部分叙事较为简单,但突出文章的中心,“阅读”是我的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3文章以“外公”的书房为线索行文,结构严谨,故事情节集中。4.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文中适

10、当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显示出一定的与演技与能力。5.是否文章再增加一些波澜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阅读,开启语文素养之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一直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而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够使我们养成快速捕捉文本信息并准确复述的技能,有些人看书很快,通常几个小时就能读完几十万字的小说并能深刻记住文本内容和理解中心思想。这全是阅读的功劳。更多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能进行更快地阅读,也就可以更高效的将文本想表达的内容复述给其他

11、人。 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广泛的阅读,意味着你将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材料。当你的大脑中储存大量材料信息时,你就会在创作过程中将它们添加到你的文章中,使你的文章更上一层楼。广泛的阅读,也意味着你将掌握更多出彩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比如你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小说,你就会按照鲁迅先生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在此基础上加之创新,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 阅读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认为经典文学已经脱离了现代的社会生活,是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那富有哲理的经典作品。而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我国汉代学者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经

12、典文学无疑就是良药,在经典文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领略圣贤的智慧,总结圣贤的经验,以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透悟人生之理。 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明辨是非。书籍往往蕴含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见地,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感悟埋藏在字里行间,等着有心人去探索、去发现。所以,以圣贤之言为镜可以明得失、知对错、晓是非,就是这个道理。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借鉴前人之经验,少走许多弯路,获得美满幸福的人生。 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有许多种途径,但我始终觉得,阅读才是一切的根源。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可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短暂的时间里。享受阅读,享受语文的乐趣。1.文章标题紧扣材料的“任务”,在“课堂教学”“阅读”

13、“社会生活”三个角度选取“阅读”中心明确。紧扣作文的任务。2.文章的开头引用材料中的句子“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3.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几个角度分析阅读的重要性,使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4.文章的结尾再次重申观点,并且提出“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有许多种途径”这样既照顾材料中额三个要素,要现实出全面分析问题的观点。5.文章没有什么较为具体的论据,但用生活中的事例说理,值得

14、借鉴。素养,源于实践自隋唐科举考试以来,科举考试设明经和进士两科,民间便掀起了背诵儒学经典的狂潮。无论你是否理解先师圣人的哲思,你只需在先生的戒尺响起之前,把本本经典刻在你的脑海中就完全可以了。这种“死读书”的现象,在日后不仅未有改变,反而在明清的八股取士中达到了顶峰。古语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儒生们除了读书,再无其他生存技能这一无奈实况。 语文素养,不仅关系到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更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甚至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所以,我们要提高语文素养,首要任务就是社会生活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升华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的观点,后来

15、的学者从书中获得这一认识并沿用下去。但伽利略不盲从课本,他进行了世界文明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无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科学和真理都源于实践。 寺里的小和尚不懂什么是团结,什么是责任,相互推诿,以致三个人喝不上一口水。城里的孩子没见过麦苗如何长大,空知书本上描写的在秋风中摇曳的金黄麦浪。知青下乡后,他们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明白播种不仅仅是把种子埋入土中,还要翻地、锄草.一年多的辛勤劳动,他们自会明白,与其用一种明快的语气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倒不如亲身体验一下在烈日下播种收割、挥汗如雨的艰辛,这样才能深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义。 真正优秀的小说,从来不是在避世

16、之处凭想象填充出来的,毕淑敏在游轮上生活半年之久,忍受了气候的不适应、生活的不方便,才奉献给了世人精彩的藏在这个世界的优美;巴金在经历了艰难的岁月后才写出了小狗包弟这样直击人性的感人文章和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陈忠实更是为了写出白鹿原而蜗居于陕西农村四年之久。 所有的素养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告诉我们:世界这么大,你应该去走走、去看看。游历的过程能让你学到一些书本上体悟不到的真理,社会生活实践,才是你治学正身的真正老师。1.文章标题紧扣材料的“任务”,在“课堂教学”“阅读”“社会生活”三个角度选取“实践”中心明确。紧扣作文的任务。2.文章的开头从反面叙述隋唐以来的科举引发的读死书现象,现实出作者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