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04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云南的歌会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1、 熟悉并且掌握文章中的生难字词 2、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准确讲述文章中描述的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以及特点 3、通过对云南歌会这一民俗文化的学习,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树立关心民生和热爱民间文化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巧妙之处。三、 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1、导入:趣味竞猜,活动导入1、看图片,竞猜哪一少数民族的习

2、俗(PPT演示)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么多民族的民俗的感受。3、教师导语: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55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人都能歌善舞。在遥远的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脚步,走近云南,去听一听看一看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云南的歌会)。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前收集过沈从文的资料。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了解的沈从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幻灯片显示沈从文资料)2、展标:同上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音与形(加点字注音):

3、蹲踞(j) 酬和(chu) 熹微( x ) 譬喻(p) 淳朴(chn) 即物起兴(xng) 凤哕(hu)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1、在“山路漫歌”部分重点写出了什么样优美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描写了哪些方面?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各组选择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五、检测达标,巩固练习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六、评价反馈,提炼总结总结收获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云南的歌会的学习,沈从文以他朴质而形象的语言带领我们领略了云南歌会的风采。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幻灯片展示)我希望我们在自己平时写作中向沈从文先生学习,多运用质朴的语言,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韵味。作业: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册.总结反思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