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86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4生态阶段复习课生态(限时:20分钟)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型增长。(2)在

2、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解析】(1)豌豆蚜的活动能力弱,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施用疏果剂后,豌豆蚜的种群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增长迅速,但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以及种间竞争和捕食者的存在,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蝉大眼蝽取食利马豆,此时它处于第二营养级,同时蝉大眼蝽也取食豌豆蚜和

3、鳞翅目幼虫,此时它处于第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随着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化合物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分析表中对照组数据可知,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都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答案】(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2(2016佛山市二模)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_是种群最

4、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_。(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_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填“降低”或“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

5、长型。(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种群密度增长型(2)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3)分解降低自我调节能力3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_(填“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_。(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

6、落具有_现象,其中_主要分布于最上层。(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_,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_。(4)若该池塘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则能量的传递率可表示为_。a与b满足_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解析】(1)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此生态系统中还应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2)四种绿藻的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分层现象,W绿藻在最浅处的海水中数量最多,到了1.4米深度时数量降为了零,说明W绿藻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即W绿藻主要分布于最上层。(3)Z绿藻在1.7

7、米左右深的海水中数量最多,到了2米深度时数量才降为了零,说明在四种绿藻中,Z绿藻是最能适应弱光环境的藻类。X和Y的水层重叠范围较多,由此推断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竞争。(4)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即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之间的比值。依此推断所求传递效率为b/a100%,一般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又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a、b之间满足的关系为:b/a100%20%,即a5b。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不能池塘生态系统还应该包含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2)分层W(3

8、)Z竞争(4)b/a100%a5b自我调节能力4(2016潍坊市三模)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图1图2(1)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_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2)在a年的优势种_,在如图2的虚线框中画出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_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_。(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解析】(1)样方法

9、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应使用样方法,在cd段,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基本不变,此时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2)在a年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大于1,则优势种是马尾松。在d至f时期内,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逐渐变小,说明了马尾松的数量减少,山毛榉的数量增加,在f时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C等于1,说明两树种数量相等,所以在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群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1)样方c至d(2)马尾松(3)优势种群该种群是否更适应改变的环境(4)速度和方向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