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73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考点1 文言实词江苏卷五年考情导向试卷出处体裁主人公特点命题方向2016年明张岱家传传记博览群书、精准断案的奇才文言实词;分析文章内容;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点2015年宋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墓志铭淡泊名利、爱好礼义的名门之后文言实词;分析文章内容;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点2014年唐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说理散文柳宗元阐释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点2013年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传记为官不贪财的清官文言实词;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翻译句子2012年宋苏辙伯父墓表传记为官公正的

2、宋朝官员文言实词;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翻译句子考 点 一 文 言 实 词(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蔗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3、。”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

4、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蔗蓘:耕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 病:疲惫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考生答案误区诊断学生甲C该生不会运用联想迁移法推断实词含义。“詈不佳”可以联想到课文五人墓碑记中的“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和词语“訾詈”,再结合语

5、境,推断为“责骂”之意。学生乙D该生不会运用语境推断法推断实词含义。由语境“巡方下疑狱”可知,本句涉及疑难案件,结合此语境,推断“鞫”为“审讯”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不事文墨久矣”中的“事”结合语境中邓文洁听信别人的传言,可推断为动词“从事”,正确。B项,“病目眚”中“眚”的意思是“眼病”,结合语法推断法可知“病”应翻译为动词“患病”,故选项中的“疲惫”错误。C、D项结合语境,运用代入法可推断为正确。【参考译文】我的祖父名汝霖,号雨若。年幼时便喜欢古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年少时不愿意刻苦练习书法,字体丑陋笨拙,去应试官职,总是不被录取。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进入太学,在

6、此埋没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灾难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下梯子,用轴轳传送食物,三年都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来到越州,凭吊文恭,文恭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邓文洁拉着枝条哭泣,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在驿馆为他送行,文洁面对祖父闷闷不乐,因为文洁听到忌恨祖父的人说的话,说祖父近来开酒馆,不从事读书写作已经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长吁短叹。这一日将要分别,(邓文洁)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侄儿命运坎坷,只是耕耘却没有收获罢了,读书学习不敢不勤奋。”文洁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

7、,祖父挥笔疾书,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文洁惊喜地赞赏道:“你的文章应当在世上扬名,怎么就被阻于科举功名之外了呢?你的父亲大概后继有人了!”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秀,又一次呈上,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主考

8、官检查他呈上的文章还缺少七卷,询问教谕,教谕说:“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顺,只能留下来当作笑料罢了。”主考官说:“赶紧取那些所谓的笑料来!”李公一见(祖父的)文章,拍手称赞,认为文章写得很妙,重新批阅试卷。易经这一科目把祖父划作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划归高等。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清江令,调任广昌,同僚中有很多享有盛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戏谑嘲弄,轻视祖父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巡抚刚下达了疑难案件,下令让五县会同审讯此案。贞父告诉诸位同仁说:“审讯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归我做,我不做,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这个为难张广昌。”祖父了解他的意图,也没有坚决推辞,挥笔疾书写下几千字,都引经据典作为依

9、据,断案像老吏一样纯熟。贞父惊讶地称赞说:“奇才啊!奇才啊!”于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祖父在广昌任职满六年,考察政绩出众,名列第一。文言实词含义判断“6法”1联想迁移法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C项“侯下车”,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中的“下车”意为“官

10、员初到任”。 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下车”应该解释为“官员初到任”。2语境推断法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因此,判别词义项,要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如2016年北京卷的第9题C项“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中的“赋”有“给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翻译为“楚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知楚国百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不向百姓征收赋税财用也充足了”。3

11、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是依据语法结构。如2016年江苏卷的第6题B项“病目眚”中的“病”可以通过语法进行分析。“目眚”是一种眼病,“病”解释为“疲惫”(形容词),在语法上讲不通,所以就要考虑活用了,“病”应解释为“生病”“患病”。“病目眚”的意思是“患了眼病”。4通假推断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中的“证”,可以从通假角度来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

12、状”。5结构对举法古人行文,常用整齐的句式,如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中的“土事”与“木事”以及“文”与“镂”的位置相同,意义相近,都是动词,而选项的“文”(花纹)是名词,显然讲不通。应为动词,意思是“装饰花纹”。再如2015年福建卷第2题A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与“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代入后句意通顺,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深厚”。6字体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

13、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坎而置之屋壁”中的“坎”表意形旁“土”,其义应与土地有关;“欠” 意为“短少,不够”之义;“坎”意为“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由“坎”处的位置来看,应活用为动词,意为“挖洞”。专 项 练一、联想迁移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导学号:20332012】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14、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因:沿袭B尚法律,任俗交 任:任用C宜修复旧典 宜:应该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挠:阻挠DD项,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D项解释为“阻挠”错误。A项,“因”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袭”,A项解释正确。当然联系成语“因循守旧”也可以推知A项正确。B项,“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任俗交”可译为“任用庸俗官吏”,因此B项正确。C项

15、,可联想到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因此C项正确。二、语境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B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C今絷者众 絷:抓住D以中意乃解 解:缓和B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三、语法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