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7015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1)课时跟踪训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16湛江调研)下图示意某游客于2015年7月2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约41N)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该产业园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据此回答13题。 1拍摄者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A正南方 B正北方C东南方 D西北方解析2015年7月25日为北半球夏季,呼和浩特市郊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为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集热板应朝向南方。从照片视角看,拍摄者应该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东南方。答案C2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

2、的倾角最接近()A15 B25 C35 D45解析根据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推测出,7月25日太阳大致直射在15.5N纬线上(大约4天移动1),由此可计算出呼和浩特市郊区(约41N)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4115.5)64.5,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约为90 64.525.5。故选B。答案B3该产业园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A增加就业岗位 B提高农业科技水平C提供农副产品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其效益比单纯发展农业或光伏发电产业高。答案D(2016银川一中月考)读某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统计图,完成45题。 4该地应

3、位于()A欧洲 B北美洲C非洲 D南美洲解析此地一年之中日落时间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此地昼长变化不大,应靠近赤道。此地地方时180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530,说明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接近12小时,说明此地所在经线与120E经线经度相差接近180,此地应在南美洲。答案D5MN期间()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反转B该地正午杆影不断变长C地中海沿岸处于旅游旺季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MN期间,该地由昼最长夜最短逐渐变成昼最短夜最长,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从一条回归线开始,穿过赤道移动到了另一条回归线处,所以该地正午杆影应该是先变短后变长,故B错误;地中海沿岸的旅游旺季是夏季,MN期间太阳直射点可能从

4、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也可能从南回归线移动到北回归线,无法确定季节,C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季节是夏季,因无法确定MN期间所处的季节,所以D错误。无论MN期间北半球由夏季变为冬季还是由冬季变为夏季,北印度洋洋流流向都会反转,故A正确。答案A(2015安徽淮南二模)下图表示哈尔滨市某月某日(天气晴朗),在有太阳光线直接照射的时段,不同朝向的墙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Aa为西墙 Bb为东墙Cc为南墙 Dd为北墙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情况,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日出日落方向。读图,根据图中光照时间判断,日照出现在5点前,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是夏季

5、。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因此判断,a是东墙,b是南墙,c是西墙,d是北墙。所以D对。答案D7该月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日日出在5点前,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份,C对。1月、10月份昼长小于夜长,A、D错。4月份日出在6点前附近,B错。答案C(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89题。 8图中M日最接近()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难度较大。准确从图

6、中获取信息,读懂图是做题关键。M日期时,2326N以北区域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说明这一天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说明这一天是夏至日,B项正确。答案B9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难度较大。因图中数据是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大气状况对此没有影响,C、D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点时期是在春秋二分日,这两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两点的昼长相等,B项错误;a、b两点纬度不同,a点太阳辐射较强,可推断是因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故A项正确。答案

7、A(2015江苏南通一模)下图为海口市(20N)某中学操场旗杆杆影顶端位置某月两日日变化图,O点为旗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题意,“某月”最有可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解析该地位于20N线上,月初旗杆顶端影子正午时朝北,说明该地在直射点以北;月底旗杆顶端影子正午时朝南,说明该地在直射点以南,故该月为6月。答案B11该月海口市()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昼长逐渐延长C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D有两次太阳直射解析结合上题分析,6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运动,直射北回归线后再向南运动,因而海口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答案C(2015湖北襄阳三模)合肥(32N,117E)工作

8、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完成1213题。 12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本题考查日出方位,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李先生走进单位时为上午时间,太阳正在东升。国庆假期后(10月1日以后)我国已处于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因此李先生进入的是东南方的大门。D正确。答案D13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A1000 B1200C1400 D1600解析图中大楼丁门所在墙体与正北方向大约呈30夹角,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分钟,可忽略。当地正午时阳光在正南方向

9、,2小时后,太阳在天空中西沉30,阳光不能照射丁门,此时当地时间为14时,故C正确。答案C二、综合题14读“地球经纬网图”,图中O为北极点,阴影为黑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OB的经度为_。(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经度为_,纬度为_,D点的太阳高度为_,正午太阳高度为_。(3)此时将全球分隔为新旧两天的日期界线分别是_和_两条经线。北京时间为_。(4)此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有()A华北平原旱情严重B尼罗河水猛涨C正是考察北极的最佳季节D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日期分界线、地方时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的判断

10、等知识。第(1)题,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即20W或160E,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同时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该光照图逆时针旋转,可推断OB的经度为10E。第(2)题,10E与昏线重合,因此地方时为18时,而正午12时的经线为80W,此时又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即0。由于D点在昏线上,此时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为60。第(3)题,此时将全球分隔为新旧两天的日期界线分别是180和零点的那条经线,由于10E的地方时为18时,则为零点的经线为100E,因此此时将全球分隔为新旧两天的日期界线分别是180和100E两条经线。又根据由于10E的地方时为18时,计算得

11、出北京时间为1时20分。第(4)题,由于此时为春、秋分日,华北平原旱情严重,南极上空在秋分日前后出现臭氧层空洞。尼罗河河水猛涨和考察北极的最佳季节是夏季。答案(1)10E(2)80W0060(3)180100E1时20分(4)AD15(2016哈尔滨三中测试)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2)北京(40N)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此刻北京的地方时是_。(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4)在图中画出此日B点的太阳

12、高度日变化情况。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得到从北极上空俯视图,且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为晨昏线;由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得到MO为0时经线,NO为180经线;综合以上两方面,可以得到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N,直射经线为60W。所以20N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第(2)题,北京纬度40N,太阳直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得到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北京地方时不同于北京时间,60W为12时,120E为0(24)点,得到地方时(116E)为2344。第(3)题,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第(4)题,作图略。B点位于70N,太阳直射20N,太阳从0时升起,24时落下,太阳高度最小为0,最大为正午太阳高度40。答案(1)20N,60W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2)702344(3)从70S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70N以北出现极昼,70S以南出现极夜。(4)如图: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