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7420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目录: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2(二)、土地制度演变21.演变基本过程:22.井田制:23.土地私有制:24.土地兼并:25.均田制:3(三)古代人群的变化:31.地主阶级:32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雇农3(四)小农经济(自然经济)31 .小农经济的生产概况与特点32.小农经济在战国形成的条件3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34.小农经济的地位与评价3(五)古代城市发展41.城市的形成、功能变化(代表城市):42.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变化:4(六)重农抑商政策41.演变过程:42.目的:43.评价:4(七)闭

2、关锁国海禁政策41.含义:42.原因:43.评价:4(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1.概念:52.表现:53.缓慢原因5(九)近代前夜中西社会差异5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5(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51.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5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6(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61.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与代表人物6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6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评价:6(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71.晚清时期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72.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1912-1937):73.民国抗战时期(1937-1

3、945):74.1870年代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8(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与特点8(五)、1840-1949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趋势:9(六)、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于各领域变化的具体表现:91.形体修饰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92.礼仪风俗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103.休闲娱乐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104、新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事物:11(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影响:11三、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2(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121.过渡时期1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23.文革时期12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12(二)对外改革开

4、放121.原因:122.历程:12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剧变12 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 农业:工具的改进演变、水利工程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农业耕作经营方式变化 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商业:商人、货币的变化、城市设置和商业活动限制变化、政策变化区域性不平衡,经济重心南移:两晋之际开始南移,中唐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二)、土地制度演变1.演变基本过程:原始时期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魏、唐均田制2.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名义上是土地国

5、有,实际是周王分封给各贵族诸侯所占有的土地制度,有公田和私田之分。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没有井田制,分封制也就瓦解。铁器牛耕使用使得私田增加,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井田制开始走向瓦解。3.土地私有制:随着铁器牛耕广泛,私田增加,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此后成为封建社会基本土地制度。4.土地兼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可买卖)。影响:【政治】A.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力削弱;B.社会贫富差距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战争甚至王朝覆灭;C.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限制兼并。【经济】A.造成农民普遍贫穷,阻碍商品经济发展;B.

6、 兼并给地主的地租利益,使地主乐于用资本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5.均田制:概况: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主要规定:男女老幼按其不同标准分得国家的无主荒田,田地不准买卖,并服役纳税,年老或身死还田。影响:1.有助于稳定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有利于国家赋税,巩固政权稳定;2. 推动北方各游牧民族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民族大融合;3. 一定程度上抑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三)古代人群的变化:1.地主阶级: 占有土地,能够依靠出租获得资本的阶级。封建社会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之一。2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雇农自耕农:自

7、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封建社会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之一。佃农:一般指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被迫向地主,富农租地耕种,受到残酷剥削。雇农: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农业上出现股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社会较少的现象)(四)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 .小农经济的生产概况与特点(1)有少量的土地、农具,但落后;(2)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脆弱;(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简单分工“男耕女织”;(4)生产一般能自给自足,少交换,较封闭。2.小农经济在战国形成的条件(1)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影响小农经济

8、发展的因素世纪 P43 点拨14.小农经济的地位与评价地位:处于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评价:(1)农民有较高积极性,一般可自给自足,比较稳定;(2)是封建政权稳定的经济基础 ;(3)小农经济的小规模生产和简单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后期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与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五)古代城市发展1.城市的形成、功能变化(代表城市):(唐以前)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咸阳、邯郸、大梁(开封)(唐宋)贸易港口兴起:泉州、广州、杭州、扬州、登州(明清)工商业发达、交通要冲:松江、景德镇、佛山、汉口2.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变化:

9、商周以来坊市分离,到唐朝整齐的坊市制;北宋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夜市、晓市、草市(出现瓦子、勾栏)。(六)重农抑商政策1.演变过程:开始于战国时期、西汉继续、唐宋有所松动、明清继续并海禁2.目的:通过保护农业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税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3.评价:前期: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阻碍社会分工,妨碍国内市场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原始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中国落后。(七)闭关锁国海禁政策1.含义: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2.原因:经济根源:自给自

10、足的小农经济;政治: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外部:倭寇和西方殖民者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威胁。3.评价:积极:延缓西方殖民侵略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民族自卫性质。消极:1.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2.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 思想和科技。3.消极防御不能根本上消除殖民势力侵略,反而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导致与西方差距拉大最终使中国陷于被动挨打境地。(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概念: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生产方式中出现新的因素,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是拥有资本的一方通过雇佣方式,购买劳动力生产商品,获得利润的一种生产方

11、式。2.表现: 产生时间:明中叶以后(明清时期); 地区:江南地区 苏州、杭州、景德镇;行业、内容:主要在棉纺织业,出现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如“机户、机工”。3.缓慢原因角度一:A 国家政策 B 资本积累 C 国内外市场 D 技术设备、劳动力(以上是资本主义要发展的基本要素,寻找中国社会阻碍上述要素发展的内容便可以分析萌芽缓慢原因)角度二: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外交(结合世纪金榜47页点拨7自行总结:)(九)近代前夜中西社会差异世纪金榜P50 单元归纳 二(抄下来)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

12、济结构:成分主体成分小农经济其他成分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单位家庭为主特点自给自足;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外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结构)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出现,取代战前手工操作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取代战前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中国商品经济同时获得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不过,在当时,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买办阶层的产生上。(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1.洋务运动

13、的兴起原因与代表人物原因内忧太平天国、捻军等一系列农民暴动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目的直接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取得对内、对外战争的胜利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崇厚等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活动类型口号名称时间创办人地点近代军用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1861曾国藩安徽安庆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鸿章上海福州船政局1866左宗棠福建福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上海开平矿务局1878李鸿章河北唐山汉阳铁厂1890张之洞湖北汉阳近代海军1870年代中期以降先后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近代教育创办同文馆,

14、派遣留学生等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评价:失败标志甲午战败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政治制度,仅仅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其他原因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封建性浓厚等评价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消极未能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晚清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年代18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阶段产生初步发展表现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企业诞生出现张謇、荣氏兄弟等民族企业家原因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自然经济的解体清政府放宽限制,奖励工商;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2.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1912-1937):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阶段1912-19191919-19271927-1937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