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5933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组成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教学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玻璃管中注满了10%15%的NaOH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多媒体材料:课件:(1)水的电解示意图(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三、教学

2、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合作学习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正极:V负极=1:2。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3、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蒸发食盐水 (2)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四)多角度分析实验 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回答

4、: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仅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 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合作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