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8295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报告管理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报告管理 2015年 月 日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录 一 传染病登记 1 传染病登记所用的表格 2 法定传染病判定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 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霍乱 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人感H7N9禽流感 共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

2、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共11种注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常见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及诊断标准 霍乱简介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典型患者有剧烈吐泻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失水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传染源 OI群主要以人为宿主 患者和带菌者 潜伏期 恢复期和健康带菌者 是霍乱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水 食物 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传播 人群易感性 不分年龄 性别和种族 对本病均易感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古典型 恒河三角洲埃尔托生物型 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季节分布 热带地区 全年发

3、病我国 5 11月 高峰7 10月 流行方式 暴发 迁延散发埃尔托型霍乱具有来势猛 传播快 波及面广 持续时间长和远距离传播等特点 诊断标准 WS289 2008 2008 01 16发布 2008 08 01实施 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指虽无临床表现 但粪便中检出O1群和 或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权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检疫机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 1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 如剧烈腹泻 水样便 黄水样 清水样 米泔样或血水样 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严重脱水 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 特别是腓肠肌 的首发病例 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暴露史 并发生泻吐症状

4、 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报告权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有霍乱典型症状 且具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的腹泻病例 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阴性 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诊断权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验室诊断病例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 1 凡有腹泻症状 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 2 在疫源检索中 和病原学确诊病人的发病日期前后各5天内 有密切接触 如同餐 同住 护理等 的腹泻病患者 诊断权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检疫机构 实验室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 甲肝 简介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型肝炎 甲肝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 HAV 引起的 以

5、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临床上以疲乏 食欲减退 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 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甲肝病毒的人 包括急性期病人 亚临床型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型肝炎主要经粪 口传播 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经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媒介生物 苍蝇 蟑螂 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甲肝普遍易感 由于甲肝感染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一般在30岁以上的成人有90 100 可检测到抗HAV 幼年儿童的亚临床感染比例比成年人高 流行特征 地区特征 经济欠发达 生活条件较差的北方农村地区为甲肝高流行区 季节分布

6、 北方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南方及大中城市不明显 总体来看 北方高于南方 西部高于东部 乡村高于城市 流行方式 散发 暴发 大流行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 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 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 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临床表现 1 发热 乏力和纳差 恶心 呕吐或者腹胀 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肝脏肿大 伴有触痛或叩痛 2 有巩膜 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明显升高 2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 或 尿胆红素阳性 3 血清学检测 抗 HAVIgM阳性或抗

7、 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 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乙肝 简介乙肝病毒性肝炎 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 以肝脏为靶器官 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了该病毒 3 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肝病 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多数无症状 其中1 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 约25 会因持续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 肝脏上的疤痕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 相关概念患者HBV侵入人体 经过4 24周的潜

8、伏期 开始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 如急性 慢性或亚临床感染 HBV的隐性感染 抗 HBc 或抗 HBs阳性 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患者内有乙肝病毒 同时出现相应症状 包括括急性 慢性 甚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 其肝脏内有游离的HBVDNA 可以不断复制病毒并将完整的HBV释放至血循环中 有传染性 HBV携带者指HBsAg阳性 但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佂 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 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全世界估计有3 1亿携带者 大三阳 表面抗原 HBsAg e抗原 HBeAg 和核心抗体 HBcAb 为阳性 大三阳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其病毒复制都是非常活跃的 出现大三阳症状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 有较强

9、的传染性 小三阳 表面抗原 HBsAg e抗体 HBeAb 和核心抗体 HBcAb 检测均是阳性 凡出现 小三阳 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体内病毒复制 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 传染源所有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都是传染源 1 急性乙肝患者 2 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 各种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肝病人 乙肝肝硬化病人 乙肝肝癌病人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接触性传播 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发生外伤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急性乙肝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

10、症状 可有尿黄 眼黄和皮肤黄疸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 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 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HBsAg阳性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抗 HBcIgM1 1000阳性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 抗HBs阳转 疑似病例 符合1 3 或2 3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4 5 6 和7中任一项 慢性乙肝急性乙肝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 抗 HBcIgM1 1000阴性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 肝掌 蜘蛛痣和肝 脾肿大等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可有血浆白

11、蛋白降低和或 球蛋白升高 或胆红素升高等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 抗 HBcIgM1 1000阴性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 球蛋白升高 或胆红素升高等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 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病例 符合1 3 或2 3 或2 4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 7 9 或5 8 9 或6 7 9 或6 8 9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鉴别要点详细的病史 既往特别是6个月内血清HBsAg阴性的证据 血清中抗 HBcIgM

12、1 1000阳性可作为诊断急性乙肝的要依据 HBVDNA水平及动态变化 急性乙型肝炎在就诊时大多病毒水平较低或短期内可观察到快速下降 慢性肝病的血液 生化或影像学证据 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急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小叶内炎症坏死 而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汇管区炎症坏死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临床动态观察随访 如果6个月内HBsAg消失 则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戊肝 简介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EVirus HEV 引起 常暴发流行的病毒性肝炎 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半个世纪来 全球文献记载万例以上戊型肝炎大暴发近10起 其中规模最大的发生在1986 1988年的中国新疆

13、 共发病119280例 死亡707人 其中孕妇414人 近年来美国 中国 日本 印度等发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戊型肝炎人群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近十年来 我省戊型肝炎病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从2005年的2 95 10万升至2011年的5 20 10万 我省每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2 4月为发病高峰 戊型肝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主要发生在20 岁以上年龄组 其中发病高峰为50 岁至70 岁年龄组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占63 63 其次是离退人员占8 78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戊型肝炎传染源包括戊型肝炎临床病例 亚临床感染者及感染HEV的动物 人是HEV 1型和H

14、EV 2型的唯一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HEV 3型和HEV 4型为人畜共患 猪是主要动物宿主之一 传染源主要体现在排泄物污染水源 食物 传播途径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是粪 口传播 通过饮用食用污染的水 食物而感染 食用不当烹煮动物组织或内脏也可导致食源性戊型肝炎 此外 输血和垂直传播感染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组均可感染HEV 但儿童 青少年以亚临床感染为主 而戊型肝炎临床病例主要见于青壮年 中老年人 原有慢性HBV感染者及晚期孕妇感染HEV病死率高 人感染HEV后能产生一定免疫力 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三项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5 75天内有不洁饮食 水 史 或有戊型

15、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 戊肝 患者接触史 或有戊肝高发或流行地区出差旅游史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 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 或 肝脏肿大伴有触痛和叩痛 可有尿黄 皮肤巩膜黄疸 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 实验室检查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明显升高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 乙 丙型肝炎 可伴有血清总胆红素 TBIL 17 1 mol L 10mg L 和 或 尿胆红素阳性 诊断权限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验室诊断病例具备下列2项临床诊断病例血清学检测 抗 HEVIgM阳性或恢复期血清抗 HEVIgG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诊断权限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检疫机构

16、 出血热 简介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EHF 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udrome HFRS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 发病数量最多 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1982年 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 休克 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传染源与宿主动物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感染人类 宿主动物 野外多为黑线姬鼠 室内多为褐家鼠 传播途径动物性传播 本病病毒从宿主动物尿 粪 唾液长期大量排出 污染土壤 空气 食物等 人因吸入 食入而感染 接触鼠体及排出物 可经粘膜 破损的皮肤等传播 传播媒介 鼠体表有多种革螨和恙螨幼虫 我国学者认为螨可能为传播媒介 人间传播 病人的传染源作用甚微或无 但受感染孕妇可把病毒经胎盘传给胎儿 引起流产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 大部分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 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 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 中国占世界总报数的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