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3367186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271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史学..ppt(2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一节时代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 一 时代特点与史学发展趋势1 门阀地主形成和发展起来影响 1 推动了皇朝史的撰写 2 推动了谱学之书的撰写 郑樵 通志 氏族略 自隋唐而上 官有簿状 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 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所以人尚谱系之学 家藏谱系之书 2 民族间进行了长期斗争 发生了大规模流动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民族融合加深 影响 1 推动了各民族政权对国史的撰述 2 为历史撰述提供了丰富的新内容 3 思想领域中的 天下大同 天下一家 观念形成 胡 越一家 自古未有也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影响 唐

2、代的许多历史著作中突出地反映出这一观念 4 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极盛的程度 贾耽 皇华四达记 杜环 经行记 法显传 大唐西域记 海内寄归传 往五天竺国行传 高僧传 续高僧传 5 这一时期 不少皇朝重视以皇家的力量组织官书的撰述 并做出了成绩 影响 修史制度日趋完善 唐代初年基本定型 唐初的史馆修成了八部正史 还撰写了大量的起居注 实录 国史 二 史学著作的繁富 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出现了多途发展的气象 具体表现是 撰史风气旺盛 史家辈出 史书数量剧增 内容丰富 种类繁多 史书著录情况 西汉的图书目录中史书不成一类 汉书 艺文志 中把史书附于 六艺类 春秋

3、家 正式的历史著作未及二十种 西晋荀勖编目时分甲乙丙丁四类 史书在丙类里属第三位 东晋时李充重新编目 史书改为乙部 居第二位 史学地位之提高可以由此显示出来了 唐朝的 隋书 经籍志 确定经 史 子 集四部志之部序 至清代无改 隋志 的记载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史书之多 隋志 共著录史书870多部 而出在东汉末年以前的不过四十几种 隋人写的也不过十几种 所以在870多部中有只50几部是东汉前和隋人写的 这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有800多种史书出现 817部 且 隋志 还没有记当时已失传的史籍 史部书又分为了13类 即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这个

4、时期史学繁富的原因 一 史书本身的发展 二 私家修史的兴旺 私家有二意义 一是针对官修的私修 二是私人家学相承修史 三国以后割据局面 使编史权力开放了 不是史官的人也可以写史书 写的人多了 成就也就明显了 同时各割据政权都提倡写历史 整个社会形成了注重历史 研究历史的风气 史书多了就竞争 有对史书好坏的评论 三 纸的普遍使用 汉初虽有纸 但太昂贵 用竹简写书又太费事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后 纸的使用日趋普遍 编史须先抄写资料 纸避免了竹帛的笨重和昂贵 所以为写历史提供了方便 历史著作的繁富 1 通史的撰述 1 通史 此书是梁武帝让其臣下编的 此书是纪传体 从三皇至南齐 写成600卷 主要是吴均

5、写了本纪 世家 列传 吴均没写完的由别人接着写 还有志 秦以前基本根据 史记 还搜集些别的资料 西汉以后完全抄当时的书 所以新东西不多 价值不高 梁武帝对此书很欣赏 称 此书若成 众史可废 结果众史末废 此书反而未流传下来 但梁武帝提倡通史 其意可嘉 且 通史 之词始于此 2 元晖 科录 元晖是北魏贵族 他召集一些学者 记从上古到东汉末史事 体例非纪传 非编年 是 以类相从 为何这样写 其意不明 2 地方史 民族史和域外情况的记述 1 地方史 华阳国志 东晋常璩的 华阳国志 主要记四川和陕西一部分的历史 尚书 禹贡 华阳黑水惟梁州 四川和陕西之一部分当梁州之地 故取名 华阳国志 所记从上古到东

6、晋 华阳国志 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 地理 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 348 354年 全书分为巴志 汉中志 蜀志 南中志 公孙述 刘二牧志 刘先主志 刘后主志 大同志 李特 李雄 李期 李寿 李势志 先贤士女总赞 后贤志 序志并士女目录等 共12卷 约11万字 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 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 洪亮吉认为 此书与 越绝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第一卷巴志 第二卷汉中志 第三卷蜀志 第四卷南中志 第五卷公孙述刘二牧志 第六卷刘先主志 第七卷刘後主志 第八卷大同志 第九卷李特雄寿势志 第十卷先贤士女总赞 第十

7、一卷後贤志 第十二卷序志并梁益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目录 内容分三部分 一 历史地理 地理沿革 郡县设置的变化 山川 物产 风俗 特别是按地区把30多个少数民族情况讲得很详细 二 政治史 从上古到东晋此地区的政治历史 特别注意割据政权 东汉初的公孙述 东汉末的刘焉 刘璋 三国时的刘备 刘禅 东晋初的李特 李雄等 三 人物传记 从西汉到东晋初年共记390多人 其中妇女50多人 2 民族史民族史撰述始于 史记 匈奴列传 南越尉佗列传 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 西南夷列传 大宛列传 汉书 中的民族史记述 匈奴传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西域传 后汉书 中的民族史记述 东夷列传 南蛮西南夷列传 西羌传 西域传 南匈

8、奴列传 乌桓鲜卑列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民族史记述多以皇朝史或国史的形式出现 代表著作是崔鸿的 十六国春秋 和魏收的 魏书 还包含在大量的地方史撰述和地理书中 如 华阳国志 在第一至第四卷中 不仅记载了30多个少数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和分布 而且对其中一些主要部族或部落如巴 蜀 氐 羌 濮 叶郎 哀牢等的历史 传说 风俗及其同中原皇朝的关系 作了较多的叙述 有很多记述是它书中所无的 晋 挚虞 畿服经 晋世 挚虞依禹贡 周官作 畿服经 其州郡及县分野 封略 事业 国邑 山陵 水泉 乡 亭 城 道里 土田 民物 风俗 先贤 旧好 靡不具悉 凡一百七十卷 十六国春秋 记载十六国 公元304年 公元43

9、9年 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作者是北魏的崔鸿 崔鸿 清河 今中国东部山东平原西南 人 年轻时就有志于修史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匈奴族刘渊 羯族石勒 氐族苻坚等建立的政权 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 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 但是体例不一 记述差距也较大 所以 崔鸿根据旧的记载 加以综合汇编 写成一百卷 此外还有序例一卷 年表一卷 此书历史地位很高 后来的魏收编写 魏书 唐朝时编修 晋书 都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不过到北宋时已经残缺得只剩二十多卷 司马光编修 资治通鉴 时曾引用过 但已非全貌 现在有三种不同版本的 十六国春秋 一种是明代屠介孙 项琳编写的百卷本 托名为崔鸿 是根据 晋书 载记 资治通

10、鉴 以及 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 等涉及十六国史实的书籍补充而成 第二种是 汉魏丛书 中保存的十六卷本 十六国各有一录 这是明朝人根据 晋书 载记 编写的 第三种是清朝的汤球编写的 十六国春秋辑补 他以上述 十六国春秋 为底本 再以各种类书中所引佚文补足 这是现在研究十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裴矩 西域图记 隋书 卷67 裴矩传 记载 炀帝即位后 西域诸蕃 多至张掖 与中国交市 帝令矩掌其事 矩知帝方勤远略 诸商胡至者 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 撰 西域图记 三卷 入朝奏之 据 西域图记 序文 裴矩的撰写过程是 寻讨书传 访采胡人 或有所疑 即详众口 其内容则有 依其本国服饰仪形 王及庶人 各显容止 即

11、丹青模冩 为 西域图记 共成三卷 合四十四国 仍别造地图 穷其要害 从西顷以去 北海之南 纵横所亘 将二万里 资治通鉴 卷一八O将裴矩撰 西域图记 事系于大业三年 607年 唐初史家不仅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为正史的内容 而且也撰写这样的正史 晋书 载记对于石勒等十六国统治者都有一些很好的评论 通典 边防典 共十六卷 可以看作一部翔实的民族史和域外情况的撰述 而且杜佑提出了 古之中华 多类今之夷狄 的进步的历史观点 晚唐时期 民族史撰述有所增多 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中原与四夷的关系史 如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 高少逸 四夷朝贡录 2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 如韦齐休 云南行记 李德裕 西南备

12、边录 徐云虔 南诏录 范绰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 亦名 云南志 云南记 南夷志 云南史记 唐樊绰撰 咸通三年 862 樊绰任唐朝安南经略使蔡袭的幕僚 随官到任所 是年 南诏出兵攻安南 蔡袭和家人 从官70余口 皆死于战乱 樊绰中箭携印浮水渡江脱险 此书是樊绰在安南时 调查南诏情况并依据韦皋 开复西南夷事状 和袁滋 云南记 而写成 全书共十卷 分别为云南界内程途第一 山川江源第二 六诏第三 名类第四 六第五 云南城镇第六 云南管内物产第七 蛮夷风俗第八 南蛮条教第九 南蛮疆界接连诸番夷国名第十等内容 依次记述了南诏地区的交通道路 山川位置 六诏及其他各族的分布 政区设置

13、 城镇分布 各地物产状况 各族风俗 社会组织结构 周边的民族和国名 为现今仅存唐代著述中有关云南地区之专著 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自宋 元至明初流传不绝 新唐书 艺文志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宋史 艺文志 等书均有著录 此后不见传本 惟 永乐大典 收入此书 题作 云南史记 为明初以来仅有之本 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从 永乐大典 辑出 刊入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中 复流传于世 此后福建 广东有翻刻本 琳琅秘室丛书 渐西村舍汇刊 均收入 桐叶馆 知不足斋有单刻本 云南备征志 亦收入 并为一卷 但错简讹夺较多 有待校理 今人方国瑜著有 樊绰云南志概说 对此书名称 资料来源 版本等考校精详 向达校注此书 题为

14、蛮书校注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 3 域外情况的记述 三国志 魏书 的 倭人 传价值很高 它作为中国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的传记 尤为世人重视 其中所载的邪马台国不仅受日本古代史研究学者们的重视 也是广大日本民众论争的热点 东晋僧人智猛 游行外国传 东晋僧人法显 佛国记 南朝宋学者沈约 宋书 蛮夷传 记载了 师子国 天竺迦毗黎国 倭国 等国与宋的交往 隋唐时期 贾耽 皇华四达记 贾耽为唐德宗时宰相 旧唐书 本传说 耽好地理学 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 必与之从容 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 是以九州之夷险 百蛮之土俗 区分指画 备究源流 艺文志 著录其所著书有 地图 皇华四达记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 关

15、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贞元十道录 吐蕃黄河录 等 可以说相当丰硕 而今亦皆已亡佚 新唐书 地理志 篇末所附入四夷路 当是据 皇华四达记 撰成的 杜环 经行记 中国唐代旅行家 又称杜还 唐天宝十年 751 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 又名呾逻私城 今苏联中亚江布尔 与大食 阿拉伯帝国 军作战被俘 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 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 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宝应初年 762 乘商船回国 写了 经行记 一书 惜已失传 惟杜佑的 通典 801年成书 引用此书 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 经行记 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 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 地理 物产和

16、风俗人情 经行记 原书久佚 惟杜佑于 通典 卷一百九十三 边防典 摘引数段 这些残存文字是记述8世纪中叶前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西亚 中亚各国情况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 所记有拔汗那国 今苏联乌兹别克费尔干纳 康国 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 师子国 今斯里兰卡 拂菻国 摩隣国 今地未详 波斯国 今伊朗 碎叶 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西南 石国 今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附近 大食 朱禄国 末禄国 今苏联土库曼马里 苫国 今叙利亚 等国 包括今中亚及西亚各地 文中记载了唐朝被俘流落在大食国都亚俱罗的工匠有金银匠 画匠 绫绢织工 造纸匠等 反映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西传 其对伊斯兰教的记述至为简要正确 有关大秦法 寻寻法的记载也是重要的宗教史资料 玄奘 大唐西域记 唐 義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记述了唐初到印度求法的五六十位僧人的事迹 书中叙事记人清晰详备 取材广泛 是当时记叙颇为详备的资料 義净 海内寄归内法传 新罗慧超 往五天竺国传 义净的 南海寄归内法传 及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前者为义净留印二十五年的各国佛教见闻记 文中保存了许多有关佛教律仪的珍贵史料 后者为记述中国 朝鲜 南海求法的高僧周游印度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