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64588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北师大版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比较石制农具与铁制农具的性能,理解铁器得到推广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3)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表格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4)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辩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

2、评价商鞅变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劳动体验,请大家展示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是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到春秋时期,田地里出现了个体小农。” 提问: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现象呢?(学生可能会提到“劳动工具的改进”“人身自由”“交租税”等字眼) 从事个体生产的人与奴隶有什么不同?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出现)过渡:地主阶级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却无实权。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

3、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由此引入“社会变革”。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列举改革各国)三、商鞅变法要求学生在看书、阅读资料后思考: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到“角色扮演”:模拟“廷议”) “经过这些“波折”后,商鞅是如何变法的呢?”引入商鞅变法 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 首先,让学生看书23分钟并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 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每一条内容如果能实行会产生什么影响?”在这个讨论基础上,老师组织全班交流:“商鞅变法还会遭 到哪些人的反对?为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变法内容和

4、作用。表格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梯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学生辩论后,老师可总结几点: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获得成功,使秦国崛起。通过商鞅个人命运与变法关系的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三、归纳升华(6分钟)练习巩固 以水果拼盘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兴趣。拼盘由四种水果组成,每盘水果与相关题目链接。如香蕉、草莓、西瓜、苹果等。学生填写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见下页)问 题肯定一般否定你敬佩商鞅吗?你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怎样?你对自己制作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表”满意吗?你认为今天与同学合作愉快吗?你在课堂活动中参与问题讨论的态度积极吗?你愿意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吗?你对本课内容还有什么疑惑之处?准备怎样解决?评选本课“进步之星”(自选、推选结合),以此激励学生。四、达标测评(学生完成5分钟)自我测评、创新设计。五、板书设计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二、社会变革三、商鞅变法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