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198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 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练3中华文明的彷徨明朝和清朝前期专题突破练第5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南考前演练一,27)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时期,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权,其地位与皇帝的信任有关,故B项正确;A

2、、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2017山东日照二模,26)明朝初年,浙江嘉兴水稻亩产563千克,有“粳稻之乡”之称;明中期以后,嘉兴成为种植桑、豆、棉、麻、烟草等作物的专业区。嘉兴种植结构的转变表明()A.农业生产方式呈现资本主义化B.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联系密切C.太湖地区已失去经济重心地位D.价值规律支配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农业的发展。从明初到明朝中期,农业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故A项错误;当时我国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嘉兴地区的农业得以发展,并未说明失去经济重心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嘉兴由“粳稻之乡”到“桑、豆、棉、麻、烟草等作物的

3、专业区”,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3.(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10)“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业经济的繁荣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D.市民阶层的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代小说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并不能说明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故A项错误;商业经济的繁荣,带来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明代小说的发展,可见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其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C、D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4.(20

4、17福建三明二模,27)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A.强调精耕细作B.主张发展水利事业C.重视经世致用D.致力于西学东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科技成就。材料与精耕细作无关,精耕细作强调农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材料突出徐光启的学习之路,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及发展水利,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是重视发展可用的技术“务可施用于世者”,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务可施用于世者”,可知其进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可用的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故D项错误。5.(2017

5、山东潍坊二模,27)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学东渐。1644年,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中国的科技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

6、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6.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则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的新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材料信息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是承认“人欲”的合理性,但必须正确处理人欲,“不可纵,亦不可禁”,即理性处理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B项正确;材料中三位

7、思想家冲破了禁欲主义,但并没彻底否定理学,故A、C两项错误;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仍属于儒学的范畴,故D项错误。7.(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六,26)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扩大相权的信息,故B项错

8、误;题干材料论述了设置宰相等官职以弥补“天子之子不皆贤”的弊端,故选C项。晚清恢复宰相制度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8.(2017广东汕头二模,27)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有直接向皇帝呈

9、递奏折的权利,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限的信息,故D项错误。9.(2017福建福州质检,5)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口,永不加税”的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A.放弃了丁税收入B.引发了税制混乱C.刺激了人口增长D.解决了人地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赋税制度。无论是康熙帝还是雍正帝,都没有放弃丁税收入而只是固定丁税而已,故A项错误;清朝统一征收地丁银,使古代中国的税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这有利于税制的统一而非混乱,故B项错误;固定丁税之后,广大民众不会再因为畏惧繁重的丁税而抑

10、制生育,这必然会极大地刺激古代中国的人口增长,故C项正确;由于固定丁税并且统一征收地丁银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必然会变得更加紧张和尖锐,有限的耕地愈发难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故D项错误。10.(2017山东青岛检测,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商业的发展。乾隆末年,盐商家庭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表明盐商通过对教育投资,谋

11、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信息,故B项错误;士贵商贱观念在清朝前期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1.(2017浙江温州期中,5)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晋商的代表之一。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则购买土地,大兴土木。上述情况源于()A.传统家族制度根深蒂固B.官商勾结导致吏治腐败C.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D.经世致用思想渐成主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介绍了王氏商业致富后资金的流向,没有反映出传统家族制度,故A项错误;太原王氏“以官宦显”的途径不一定是买官鬻爵,因此不能得出官商勾结导致吏治腐败的结论,故B项错误;王氏商

12、业致富后买官买地,是受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这体现出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故C项正确;王氏买官买地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12.(2017宁夏银川二模,27)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清代乾隆末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据此判断题干

13、材料反映的现象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2017安徽合肥二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

14、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

15、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9分)参考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相同点: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14.(2017辽宁大连模拟,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泰州学派开创大师王艮)、龙溪(王畿,他创立了浙中学派)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江右(江右王学,是王学派别)为之纠正,故不致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颜山农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何心隐是颜山农的弟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32泰州学案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