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太阳病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4144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太阳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太阳病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伤寒学 讲义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一 太阳生理 抗御外邪入侵 人身屏障 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 膀胱州都之官 太阳之气又言表气 部位 卫气 功能 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 肾 肾阳温煦 肾与膀胱相表里 胃 胃中津气滋养肺 肺气宣发与敷布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 起于目内目此 上头行项 夹脊 行人身之背 二 太阳病理 太阳病是表气受邪而致营卫失调的病变 病因 外感风寒病机 外邪袭表 正邪交争 营卫失调病位 表病性 表寒证 三 太阳病诊断与分型 诊断主要依据是脉证 经络症状为辅 主证 头痛 项强 恶寒主脉 脉浮腑证 小便不利经络症状 项背强直挛急 分类 太阳中风 表虚证

2、桂枝汤证太阳伤寒 表实证 麻黄汤证太阳温病 四 太阳病治则 本证 中风表虚证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伤寒表实证 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太阳温病 辛凉解表兼证 主治方加减变证 随证治之疑似证 注意鉴别 五 太阳病转归 病愈 治疗得当 正复邪退传经 正退邪盛 病情发展伤阳寒化传三阴伤阴热化传阳明 少阳变证 治不如法 失治误治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 太阳病提纲 原文1 P21 太阳病 病因 风寒袭表 脉 浮 正气抗邪于外 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头项强痛 经气郁遏不舒 定位 恶寒 风寒外束 表气被遏 定性 释疑 1 为何未提发热 省文 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 与脉浮机理一致 或未发热 恶寒与发热相比 恶寒更

3、为重要 后人云 有一分恶寒 必有一分表证 恶寒起病即见 发热出现较迟 2 二证一脉 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 风寒袭表 经气不利 正邪交争 营卫失调 最具诊断意义 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 3 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 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 二 太阳病分类 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 原文2 P22 太阳病中风证 病因 风寒袭表 证 发热 气血外达 正邪相争汗出 卫外不固 营阴失守恶风 汗出肌疏 不胜风寒 脉 浮 缓 肌腠被伤 经气外泄 营阴不足 释疑 太阳病 有二种含义 太阳病脉证 病因概念 感受风寒之邪 为省文笔法 本条所列脉证 以汗出最重要 病理性汗出 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 病理特点

4、 感受风寒 卫气受伤 营阴失守临床特点 初起即见发热 但体温不高 怕冷不甚而恶风 汗自出 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 P23 太阳伤寒证 病因 寒邪袭表 证 发热体质较强者 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 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 不论发热与否 必先见恶寒 卫阳被遏体痛 寒邪外束 经脉受阻 运行不畅呕逆 毛窍壅滞 卫气不通 胃气上逆 脉 阴阳俱紧寒邪束表 肌腠收缩 寸尺两部脉来绷急 释疑 原文2 3 6条均不提 太阳之为病 而提 太阳病名为 第1条为提纲证 2 3 6条为太阳病分类 凡见脉紧必无汗 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 临床特点 发热较迟 体温较高 恶寒亦甚 皮肤干热 病理特点 风寒袭表 腠理

5、致密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原文6 P24 病证 病因 脉证特点 治则 后果 中风伤寒 风寒 发热恶寒口不渴 汗出脉浮缓 无汗脉浮紧 解肌祛风 辛温发汗 伤阳 温病 温热 发热不恶寒口渴 脉浮数 辛凉解表 伤阴 误治后变证 误汗 病位在心肺 身灼热 津伤热盛脉阴阳俱浮 热邪充斥于表 气血外应自汗出 热盛迫津外泄身重 热伤津气多眠睡 热扰心神鼻息必鼾 邪热上壅 肺窍不利语言难出 心神被扰 心主言 舌为苗窍 误下 病位在肾 小便不利 热夺阴液 化源枯竭直视 热盛阴伤动风失溲 热扰神明 二便自遗 误火 病位在肝 微发黄色 火热之邪加于温热 熏灼肝胆 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

6、时瘛疭 若火熏之 热动肝风 水不涵木 一逆尚引日 一次误治 尚有图治之机 再逆促命期 再次误治 促其寿命夭亡 三 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 原文7 P26 病发于阳 发热恶寒 阳经受病 愈期 七日病发于阴 无热恶寒 阴经受病 愈期 六日 发热恶寒 正气能与邪气相争 亢奋状态太阳病 发热恶寒阳明病 但热不寒少阳病 往来寒热无热恶寒 正气无力与邪气相争 抑制状态太阴病 脾虚寒湿少阴病 心肾阳虚厥阴病 虚寒致厥 发于阳 阳证 正盛邪实祛邪为主 发于阴 阴证 阳虚阴盛扶正为先 释疑 关于 阳数七 阴数六 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顺序说 七 为第一 六 为第二 发于阳的先愈 发

7、于阴的后愈季节说 七和六是指代春夏和秋冬 四 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原文4 P27 依据脉证 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历代有不同说法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 躁烦是阳明主证 病传少阳 阳明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 邪传阳明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 邪传少阴欲知是否传变 则需以脉证为依据 原文5 P27 承上条 再论太阳病不传变 伤寒有一日传变者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 以脉证为依据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 原文8 P28 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 与第7条 发于阳者 七日愈 说法一脉相承太阳病为阳病 当在阳数之期愈 在愈前的第6日 当太阳之期已过 邪气已衰 故为病愈 文中

8、仅举出头痛一证 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 可先安未受邪之地 针足阳明经穴 疏通经气 振奋胃阳 扶正却邪 防止传经之变 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 原文10 P29 太阳病余邪未清 或正气未复 不必再药只需休息调养 待正渐复 邪渐去 便可全愈十二日 为约略之词 不可拘泥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虚证 一 桂枝汤证原文12 P30分析 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病机及 伤寒论 第一方桂枝汤 太阳中风 包括1 2条脉证 脉 阳浮 轻取浮阴弱 重按弱 病机 阳浮 热自发 卫强 抗邪于外而发热阴弱 汗自出 营弱 不能内守而汗出 主证 嗇嗇恶寒 汗出窍开 遇寒则恶淅

9、淅恶风 自汗营弱 遇风则恶翕翕发热 正气抗邪 体温不高 辅证 鼻鸣 肺气不利而鼻塞干呕 胃气不降 治疗 桂枝汤 调和营卫 解肌祛风 服法 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 获效停服 未效守方 药后禁口 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 原文13 P14 太阳病 泛指一切表证头痛 发热 恶风 表证共有证象汗出 为桂枝汤独具之证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原文95 34 太阳病 证 发热汗出病机营弱卫强病因 风邪偏盛治疗 桂枝汤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卫气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 汗出 太阳中风证 邪气较重 当针药并用的治法 原文24 P34 反烦不解者 邪气较重 初服桂枝汤 正气得药力之助 正邪搏击治 针药并用 太阳病

10、脉象浮弱者 宜用桂枝汤 原文42 P34 太阳病 证 外证未解 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 脉 浮弱 浮缓 阳浮而阴弱浮弱 体弱不任峻汗 治 当以汗解 解肌祛风方 宜桂枝汤 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 原文44 P34 表里同病先表后里表里同治 不可单用攻下法 太阳病汗下后 病仍在表 未成变证 仍当解表 原文45条 P34 太阳病 误治 先发汗不解 汗不如法 而复下之 误用攻下 目前情况 脉浮 病不愈原因 浮为在外 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诊断 今脉浮 故在外 表证仍在 治疗 当须解外 宜桂枝汤 轻汗 太阳病误下后 其气上冲的治法 原文15 P34 太阳病 误治 下转归 其气上冲 正未伤 抗邪于外 表证仍

11、在 桂枝汤若不上冲 正已伤 外邪内陷 变生他病 不可与桂枝汤 太阳伤寒发汗后 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 原文57 34 病人 原发病 太阳伤寒证治疗经过 发汗已解服麻黄汤伤寒脉证已愈目前表现 半日许复烦余邪未尽 移时复发汗出肌疏 复感风寒脉浮数 发热使然治疗 可更发汗 再次发汗 但改变其手段方 宜桂枝汤 轻汗 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 P37 病人 证 常自汗出因 营气自和 卫气不谐 即营卫失调治 使营卫协调 宜桂枝汤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 P37 病人 证脏无他病 在内之脏腑无病时发热 自汗出而不愈 病系在外因 卫气不和 营卫不协调治 先其时发汗 在发热自汗出之前 服药方

12、 宜桂枝汤 主症 病理 病证特点 病机区别 53条 54条 自汗 营卫不和 关键在卫气 常自汗出 无他症 时发热自汗出 卫气虚弱不能固外 开而不阖 卫虚 发散阳热功能降低阳郁肌表 阖而不开 卫阳不足自汗症 服药有二种情况 无发热 但常自汗出者 表阳虚不能外固 温复卫阳 其汗自止 不拘时 时发热 自汗出者卫阳虚郁 郁久生热 营阴受迫 应在未发热之前服桂枝汤 温通卫阳 其汗自止 桂枝汤的服法 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 在于扶正 无须喝热粥以助汗用于太阳中风证 宜喝热粥助胃气 发汗祛邪 桂枝汤调营卫 调气血 调阴阳 适应证共13条 1 太阳中风证2 表证或汗或下 而外证未解 需再汗者3 太阳病 六七日不大便 小便清者4 杂病中 脏无他病 常自汗出 或时发热汗出者 5 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 身痛不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