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63403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

2、排除A;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错误;D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2.公元前706年,随国大夫季梁与随君论述治国之道:“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夫民,神之王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这表明春秋时期A. 奴隶制几经风波后重新稳定B. 开始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C. 社会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之中D. 天命神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夫民,神之王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可知,春秋时期,治国之道

3、是重视人民的作用,故选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奴隶制几经风波,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发展停滞,排除C;根据“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可知,材料认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B.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C. 重视修身立德的做法D.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

4、体现的是当时对立德修身的重视,闪烁着一种民本的光辉,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只能反映当时修史角度发生变化,无法说明缺乏严谨的态度,A选项排除;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的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B选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4.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 )A. 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B. 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C. 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D.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

5、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可知。西周的礼制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及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无论是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还是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其他方面,故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的说法不准确,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方面,D错误。5.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

6、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A. 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B. 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C. 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说,中国文字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国分化异形,与传统的正体文字不同,只有秦国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可知秦国没有抛开传统文字,其继承与发展正体字的做法,为以后秦朝统一文字奠定了基础,材料肯定了秦国对华夏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B项正确。到了秦国改革旧制度是最彻底的,没有坚守西周制度和文化,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分析的是国家大一统对文字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是经济对

7、文字发展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华夷之辨和文字的关系,D项错误。6.孔子在纵观西周、春秋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候出,孟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材料反映了A. 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B. 诸侯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C. 春秋战国是一个霸权迭兴的时代D. 周王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在此背景下孔子主张恢复礼乐和谐的理想社会,因此材料信息反映

8、了孔子对当时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解,故答案为A项。根据礼乐制度,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属于周天子,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7.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A. 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 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C. 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 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可知体现的是国

9、人会议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C项符合题意。国人会议不能保障民众参政的权力,材料强调的是对周代贵族权力的制约,A选项排除。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自身体制的局限性导致的,B选项排除。周朝属于奴隶制社会,D选项排除。8.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 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 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 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 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公认

10、为以德为标准顺应天命使行事才能把握天命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意在阐明西周顺应天命而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未并强调脱离天命,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以法治国思想,排除。D项,材料强调顺应天命达以巩固统治,未涉及仁政理念,排除。9.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以初三古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侍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发展的特点是A. 不断削弱相权,加

11、强皇权B. 形成内朝制度,削弱相权C. 重用亲信近臣,相互牵制D. 废除宰相制度,仅分六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所述汉代、唐代、明代皇帝均起用重臣,亲信等参与决策,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以加强皇权,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员的相互牵制,没有直接体现相权的削弱,故A不正确;B、D均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10.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备注高祖卢绾公元前205前202年列侯迁燕王高祖世交周勃公元前196前196年列侯罢省惠帝周勃公元前184前179年列侯迁丞相高祖遗命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景帝周亚夫公

12、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A. 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B. 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 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可以看出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说明当时为了加强皇权如此设置,故B正确;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太尉的任前职位和去向并不固定,对太尉的设置并无定制,且较长时间不设置太尉,故能从材料明确看出A项,而不是“推知”,故排除A;材料仅仅体现了卢绾和周勃为高祖世交和高祖遗命,不能说多为皇帝亲信,故C错误;太尉设置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不是中央集权,故D错误。11.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

13、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A. 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B. 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 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D. 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可知,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的结果逐渐改变以往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三省合议的状态而向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表明宰相权力逐渐加强,打破了以往三省之间的制约,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的危机而不是君相和谐的状态,故A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宰

14、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说明与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背道而驰,而不是完善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故B选项错误;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不是政治体制的创新,故C选项错误。12.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A. 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B. 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C. 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自发组成的”“凡民户五十家为一

15、社”、“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选A项;锄社是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排除B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而非全国,排除D项。1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