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933465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讲 专题四 人物与写作手法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人物与写作手法陕西专用一、人物形象分析1品析描写手法,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

2、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品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的品味(如人物做事时的动作、神情等方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答题格式】(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类型: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2)是一个_(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表现得怎么样。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的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

3、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2)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3)抒 情 : 抒 发 作 者 _情 感 , 揭 示 文 章 _主 题 ; 表 达_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4)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人物描写:展示_人物_特征。景物描写:描写_自然风光,营造_氛围,烘托人物_情感。)(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2结构手法的作用(1)照应(首尾呼应、前后

4、照应):_与_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3)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_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4)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5)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3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_与_相似的特点,通过对_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2)衬 托 (正 衬 、 反 衬 ): 用 _的 _

5、衬 托 _的_,使_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_,而先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_;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4)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_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_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5)托物言志:紧紧抓住_的_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的理想(人生观)。(6)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_的气氛,奠定了_的感情基调。(7)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_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8)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_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9)动静结合:将_的

6、“动”与_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10)虚实相生:将_的虚写与_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_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一、(2016齐齐哈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5题。最美人瑞这样走来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

7、别人”的习惯。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

8、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

9、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选文有改动)【注释】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意思对即可)2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

10、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3从第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阅读第段,根据回信中的“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是对“我”的作品的称赞,这属于对后辈的鼓励;“天气酷热,多多保重”则体现了对后辈的关怀;根据“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可以看出我对杨绛先生的感恩;“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可以看出恭敬;据此解答,要有明确的表示感情的词语,意思对

11、即可。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示

12、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记叙、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言之成理即可)5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韧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理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的女性!二、(2016无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4题。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

13、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

14、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

15、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

16、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

17、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1请简要说说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题: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卖豆浆的情况;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2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突出(强调)了卖豆浆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独立。【点拨】此题考察了表现手法的鉴别。一般来说,作者写甲物,却写到与之差不多的乙物,作用是对比,为的是强调突出甲物的某种特征。此处写另一个孩子的原因是:运用对比,突出(强调)了卖豆浆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独立。3第自然段加点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

18、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苦涩于卖豆浆孩子的辛苦忙碌;苦涩于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这表达了对卖豆浆孩子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三、(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汉中的油菜花那年春天去汉中,车子在勉县抛锚了。正是油菜开花的时节,路边地里,到处都是金灿灿一片。我下车后被眼前这壮美的景观惊呆了。只见一片片的金黄色,像雾一样弥漫在田野上。只有少数的几片绿色田块,夹在中间,衬托这金黄色的艳丽。远处几栋白墙红瓦

19、的小楼,在淡黄青绿间,显得清雅、别致。山坡上,也有几抹淡淡的金黄镶在浓绿中,像春姑娘遗失的纱巾,远远地飘落在绿色的山坡上,尽显着鲜艳的色彩。轻轻漫步在花丛中,浓浓的花香,直扑鼻翼,让人微微有些熏醉了。黄艳艳的小花儿一簇簇拥挤着在绿枝头,一层层向上蓬发出一个个大黄色花冠。无数的花冠又组成厚厚一层花毯,左一片,右一片的铺在田野里,美得让人赞叹不已。此时太阳被雾纱遮着,四处朦朦胧胧的光影如水般流动着,给这黄黄的花毯子上蒙上一层淡淡雾气,使原本热烈艳丽的花景增添了朦胧的美感。车子修好了,同伴的呼唤声,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花香怡人的油菜地。路上,同伴说,“这还不算什么,咱们工作的那个地方的油菜花更美。

20、”我想,她可能在安慰我罢了。谁知到目的地,一下车,迎面就飘来淡淡的花香。河岸边一片片黄色浸染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山坡上深黄淡绿浓绿依次渐进向山顶蔓延。像硕大的变换色彩的幕布,挂在那儿。河水清清,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让人倍感爽心悦目。岸边白墙红瓦的小楼一字排开,似在迎接我这个远方的客人。我不由心里暖暖的,绵绵的雨滴也像在给我洗尘似的。那在河边及山沟里东一片,西一片的油菜花,更像我已熟悉的知心朋友,在微风里笑迎着我的到来。油菜花在屋外灿烂地绽放着,我常常用爱恋的目光与它们交流,花儿嬉笑的容颜与路边我见到的一样甜美。也许这金黄的花朵知道了我的来意,瞧它们那努力向上的劲头,和积极乐观的样子,着实让人喜爱

21、。花儿在风中轻轻摇摆着,在歌唱自己甜蜜的心事。花海里,金波道道,蝶飞蜂舞,尤为壮观。同屋搞质检的是一个汉中女孩,阳光气十足,整天乐呵呵的,无忧无虑,真像那满地怒放的油菜花。我喜欢晨练,每天起得早,然而,女孩也起得早,她不晨练,喜欢清扫卫生,从屋里到院子里扫个遍。然后去河里洗漱,回来总忘不了给我把洗脸水打好,天天如此,叫我好生感动。一次我悄悄问她咋这么勤快,她若无其事地说,自己家是农村的,从小每天都这样习惯了。这倒让我有些无地自容了。她知道我喜欢油菜花,每天下班总会摘几朵插在桌上的瓶子里。她告诉我,自己家乡的油菜花可美了,她们那里没有山,油菜花开的时候,金灿灿的一片片连着一直到了天边,汉江两岸,

22、被金黄的油菜花晕染得格外美丽,像一幅黄绿拼贴的油彩画贴在汉中大地上,每年还有油菜花节,许多游人慕名而来,人们欢呼着,奔跑着,在这黄色茫茫的花海里,赏花嬉戏、拍照留念,久久不忍离去,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这无私的馈赠。我深深陶醉在她美丽的述说中,她脸上始终洋溢着少女纯真的笑,这笑我仿佛在哪儿见过,这不是与我在油菜花海里,见到油菜花的笑容一样的吗?哦!怪不得那么熟悉,我明白了,为啥开得这么艳,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女孩一样朴实、善良的汉中人,默默地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地里耕耘,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他们的汗水滋润了大地,汉中大地上的油菜花才开得如此诱人。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每每春天来了,我总会思念汉中的油菜花

23、,还有那个像油菜花一样女孩。1文章一开头就铺开笔墨,以出色的描写、浓郁的抒情见长。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油菜花的?汉中的油菜花有什么特点?花色,花香,花形,花境。汉中的油菜花拥有鲜艳的色彩,芬芳的花香,美丽的花形,蕴含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黄艳艳的小花儿一簇簇拥挤着在绿枝头,一层层向上蓬发出一个个大黄色花冠。无数的花冠又组成厚厚一层花毯,左一片,右一片的铺在田野里,美得让人赞叹不已。运用大量的叠词,如“黄艳艳”“一簇簇”“一层层”“一个个”,“拥挤”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动词“铺”写出了油菜花的可爱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那在河边及山沟里东一片

24、,西一片的油菜花,更像我已熟悉的知心朋友,在微风里笑迎着我的到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暗写油菜花的淳朴品质,体现了作者对积极乐观精神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3描写一个人物一般都会从外貌着笔,而作者几乎没有描写过女孩的外貌,那么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孩形象呢?作者通过描写女孩的生活习惯,从她的生活态度和神态等角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质朴、乐观、热爱生活的如油菜花一样美丽的人物形象。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油菜花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使用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借油菜花来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花也代表了一种淳朴善良的人性。5“油菜花植根于平实的土壤,最接地气;与野草为伍,卑微而固执地绽放着生命之花。”仿照这句话,试选一种植物,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梅花盛放于隆冬腊月,最耐严寒;与飞雪相伴,骄傲而坚强地展现生命之美。_梅花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