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58690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精编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黄赤交角: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球轨道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产生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黄赤交角为2326,则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如图1)图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一年中随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产生四季交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了五带的划分。地球上的五带是这样界定的:有太阳直射的区域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的区域为寒带,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的区域为温带。图示解读:以夏至日为例。太阳光直射2326N,赤道平面与黄道面夹角a=2326,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且过地球球心,利用几何原理可知地轴与晨线的夹角为b=

2、2326。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为663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方为6634N以北地区,6634S以南出现极夜。(如图2)图2 当黄赤交角为2326时,则全球五带划分:2326N至2326S之间为热带,纬度高于6634为寒带,2326至6634之间为温带。回归线与极圈度数互余,即二者和为90。当黄赤交角增大,例如增大至30,则太阳直射点变为一年间在南北纬30之间来回移动。同样以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新北回归线即30N,赤道平面与黄道面夹角a=30,则地轴与晨线的夹角变为b=30。于是出现极昼的纬线变为60N,则北寒带的范围变为60N以北地区,同样,出现极夜的纬线变为60S,南寒带的范围变为60S以

3、南地区。因而热带范围较原来增大、寒带范围也较原来增大,而温带范围变为南北纬30至60之间区域,较原来缩小。(如图3)同理,若黄赤交角减小,例如减小至20,则太阳直射点变为一年间在南、北纬20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20N,赤道平面与黄道面夹角a=20,地轴与晨线夹角为b=20。出现极昼的纬线变为70N,北寒带的范围变为70N以北地区,南寒带为70S以南地区。温带范围变为南北纬20至70之间区域。因而热带范围较目前减少,寒带范围也减少,而温带范围增大。(如图4)图4图3综上:若黄赤交角变大,地球表面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变小,地球表面热带范围减少、寒带范围减少、温带范围增大(图5)。图5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五带范围变化示意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