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8594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5.28).pptx(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含义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 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目的 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 功臣 王族 先代贵族 权力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 为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 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 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含义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

2、演变而来 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形成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的等级秩序 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与分封制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 相互依存 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 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基本的特点 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皇帝制

3、度 由来 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朕 制或诏 玺 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 丞相 皇帝的助手 百官之长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 是丞相的助手 地位次于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太尉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没有实权 丞相之下设九卿 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 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 郡县制 由来 春秋时期 就已有县和郡 商鞅变法时 废分封 行县制 秦统一后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内容 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 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作用 与分封

4、制相比较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 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的设立 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 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

5、治制度 的基本格局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消极 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汉朝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 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郡国两制并行 2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 门下省 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命令 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 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评价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最官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而六部分工明确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 书山有路元朝的行省制 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一是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河北 山东 山西

6、 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 作用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服从中央 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 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

7、对皇帝负责 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 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 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设军机处 原因 加强皇权 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内容 雍正帝设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机处机构简单 办事效率较高 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在统一的环境下 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 发展社会经济 消极影响

8、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 使政治黑暗 腐败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 农业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 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出现 但由于青铜的昂贵 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 牛耕技术开始运用 铁制工具出现 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西汉时期 铁制工具普遍使用 牛耕技术推广 二牛抬杠 东汉 使用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

9、确立土地私有制 3 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生产 生活为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营规模小 生产条件简陋 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4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在没有战乱和苛政 天灾干扰的情况下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 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10、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 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 手工业1 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直到明代前期 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 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 贵族消费的生活用 生产规模大 分工细致 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 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2 书山有路 原始社会 纺织业开始萌芽 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 但也出现了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汉 远销海外 被称为丝国 开辟丝绸之路 唐朝 中期以后 私营作坊兴起 宋元 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明 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冶金方面手工

11、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 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 夏商周 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 被称为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出现了铁器 汉 开始使用煤做燃料 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东汉时期 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 彩陶出现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陶发展过渡到瓷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唐朝 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元 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烧制出青花瓷器 明清 景德镇成为瓷都 明中后期五彩瓷 清代珐琅彩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生

12、产规模不断扩大 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官营 私营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海外 三 商业1 市的形成与发展 秦 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进行严格管理 汉 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十分严格 六朝时 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 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设草市尉 唐朝时 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夜市也非常繁荣 宋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明清 商业经济繁荣 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 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 许多诸侯国的都城 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如齐国的临淄 汉 长安洛阳 邯郸 临淄 宛

13、 成都 隋唐 长安 洛阳 广陵 扬州 益州 成都 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宋 开封和益州 元朝 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著名商帮 晋商和徽商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 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 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 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四 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 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 基本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 限制商业和手工

14、业的发展 以农为本 商业被称为 末业 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影响 海禁政策 基本含义 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下令实行海禁 影响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百家争鸣 背景 经济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 周王室衰微 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阶级关系 士 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

15、文士 3 书山有路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意义 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 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育思想 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 和 礼 仁 即 仁者爱人 礼 就是要 克己复礼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

16、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 调整好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包含了民本思想 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 发展为更加系统的 仁政 思想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认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伦理观 性本善 价值观 倡导 养浩然之气 强调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主张施政用 仁义 和王道 以德服人 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性恶论 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的命题 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含义 融合阴阳家 和法家思想 根据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君权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宣扬 君权神授 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2 汉朝儒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