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57551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1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1. (2010莱芜模拟)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能力。19291933年的大危机,股市崩溃,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因此答案为B项。2.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

2、涨上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方式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 B. C. D. 解析:D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显然是错误的,可排除;均来自课本;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生产的盲目性。由此可知都是20世纪20年代末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应当选D项。3.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 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 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

3、矛盾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来源:Zxxk.Com解析:D 由于柯立芝政府对贫富差距扩大不干预,导致市场萎缩,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从而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祸根。4.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 A. 各国都存在着生产过剩与市场缩小之间的矛盾B. 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着决定性影响C.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在加快D.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防止以偏概全。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但生产的过剩只是发达资本主

4、义国家的情况,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可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化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而受到重重阻碍。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虽然是世界经济霸主,但美国经济不可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只能是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结果。5. 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 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D. 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解析:B 由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一些国家走向法西斯道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变化。A、C、D三项在以前的经济危机中也曾出现过。6.

5、 (2010福州期中)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来源:Z。xx。k.Com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7. 针对右图出现的经济危机中美国人民排队领救济的现象,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社会救济”的内容,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目的在于消除阶级差距B. 减少社会矛盾C. 促进消费和生产D.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解析:A 消除阶级差距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能是缩小差距。8. 下列是1929年

6、大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对大危机的报道,其中失实的是( )A. 德国交易所正常营业B. 法国出现了社会动荡C. 美国人排队领救济D. 美国失业工人上街游行解析:A 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经济危机爆发后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以A项错误,B、C、D三项皆符合史实。来源:学科网9.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A. 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 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解析:A 增加福利的目的在于安抚工人,根本上还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C两项错误,D项是罗斯福新

7、政的目的,但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10.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 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 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C. 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 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解析:C “守夜人”形容国家对本国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开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11. (2010黄冈模拟)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

8、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解析:B 罗斯福新政主要采用了凯恩斯的主张,要调节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刺激生产。12.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

9、集中体现了( )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A. B. C. D. 解析:D 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我们不难看出罗斯福新政的种种措施根本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却无法彻底摆脱经济危机。13.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 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 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解析:A “

10、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指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它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14. (2010广州模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惟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利,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历史)该段话主要表明了( )A. 美国要全面实行计划经济 B. 美国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对付危机C. 总统要扩大权力,以利备战 D. 美国要实行战时经济动员,对付危机解析:B “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等文字表明美

11、国开始运用国家的力量来对付危机。15.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使该地区变成富庶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A. 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B. 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C. 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D. 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解析:B 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对今天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16.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

12、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来源:学科网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

13、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7.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请回答:(1)图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第2课时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对殖民地

14、、半殖民地加紧掠夺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 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解析:A 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赢得了民族独立,所以A项不正确。2. 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不包括 ( )A. 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 努力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D. 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解析:A 战后联邦德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于是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不符合所有的西欧国家这一范围。3. 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B. 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C. 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成功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实践D. 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解析:C 现代福利国家产生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现社会福利政策的时间均在二战后,A、B两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D项错误。4. 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与右图中人物实施政策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 推行国有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