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5673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四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C菜刀:我生锈了 D食物:我腐烂了2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金刚石 C氯化钠 D黄金3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CaCO3中含有1个碳元素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克 D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小于100mL 溶液5. 下列同学对“SO2”的认识

2、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7“”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8.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 B.生理盐水 C.空气 D.澄清的石灰水10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白糖和食盐闻气味C铁丝

3、和铜丝观察外观 D二氧化碳和氮气澄清的石灰水11、分解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12.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8 2+122 8 7+1717 Cl氯35.4512 Mg镁24.31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13.前者决定元素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

4、外电子数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14.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C.氯化铵微粒不运动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15. 2020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 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下列有关空气和PM 2.5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混合

5、物 BPM 2.5与形成灰霾天气无关C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改善空气质量DPM 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二氧化碳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17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质量。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的污染 B用焚烧废旧塑料的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缓解酸

6、雨的现象要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18. 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B.C.D.19.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化合反应,后者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 ,空气中分离液态空气制的氧气B.硫在氧气中燃烧 ,加热高锰酸钾 C.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粗盐提纯 D.磷在氧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0.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甲同

7、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有三、填空题(本题共32分,每空1分)21、(1)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钠离子_;水_;(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H2_; 2H_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第16号元素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

8、(填“得”或“失”)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数关系密切; 在同一族(从上到下)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 (任写一点); 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操作的理由。(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 ;(3)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先

9、放一些水: 。24根据题意填写下列空格:(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若X等于11,则该微粒表示_(填“阳”或“阴”)离子。在N、N2、2N2三种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金(Au)是由 构成的。(3)有下列物质:有下列气体:H2,CH4,O2,SO2。请用编号填空:占空气体积分数约的是 ;最理想的燃料是 ;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4)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5)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

10、水、盐湖水等方法,均可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粗盐,这种方法属于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粗盐经过_、过滤、_、转移可得到初步提纯,再通过化学方法获得精盐。25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澄清的石灰水 糖水 净化后的空气 红磷汞 氧气 高锰酸钾(KMnO4) 冰水混合物四、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26.小芳同学探究了教科书上的图2-l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在空气中燃烧,待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打开C、D两处的夹子,想一想, 她将看到哪些现象? 试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现

11、象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7、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需要探究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