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55302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会计统计部分练习题(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参见教材第169页,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2.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参见教材第169页。考查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的精确程度,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所以,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中,最高级、最精确的是定比尺度。3参考答案:B解析:考核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教材第170页。总量指标按其所

2、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4参考答案:B解析:考核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教材第170页。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财政收入等。5参考答案:C 考题解析:考核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见教材170页。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6.参考答案:D考题解析:考核第22章统计调查,考查考生对典型调查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第175页。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7.参考答案:A解析:考核第22章统计调查,参见教材第177页。统计误差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3、8参考答案:C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1页,考查考生有关比例的概念,即: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9. 参考答案:B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1页,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10参考答案:A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1页。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经常使用比率。比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等等。11参考答案:B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1页。频率就是将比例乘以100而得到的百分比。12参考答案:A

4、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2页,考查考生有关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条形图。13.参考答案:B 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2页。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是条形图。14.参考答案:D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2页。圆形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15参考答案:C考题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3页有关累积频数或百分比的项上累积和向下累积的两种方法。10%92%82%16 C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

5、材第184页。数值性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单变量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17答案:B 考题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5页。组距= 极差值 / 组数,组距与组数成反比例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18答案:B 考题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6页。组中值(上限值下限值)219答案:B 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6页。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6、。20答案:A 解析:考核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参见教材第187页。在直方图中,矩形的宽度表示各组的组距。21答案:A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0页。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22答案:B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0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23答案:B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0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本题中家庭住房面积90平方米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0。24答案:D 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0-191页。众数不仅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于数值性数据;

7、中位数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性数据;算术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数值性数据;25答案:B 解析: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第190-191页的中位数计算例题:中位数的位置是(81)24.5,中位数(3535)23526.答案:C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0页。这10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住房面积=(551752904105112011501)(124111)9401094(平方米)27.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第192页。中位数和众数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极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只有选项A算术平均数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并且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8、28.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第192页。n个观察值的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29.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第193页。离散程度是指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或频数分布的分散程度。30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第193页。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差。31.答案:D解析:考核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见教材第193页。极差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本题中这10个家庭住房面积的极差1505595(平方米)。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第24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

9、材第194页。离散系数的特点: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33.答案:A 考题解析:考核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中,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的公式。见教材194页。离散系数通常是就标准差来计算的,因此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34.答案:B 考题解析:考核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参见教材194页。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35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196页。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时间序列36.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

10、列,参见教材196页。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37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198199页。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的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思路相同。38.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197页。按照时期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的公式,该地区20002008年钢材年均使用量(131615391561176517261960190220132446)91622891803.1(吨)39.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198199页表25-3下的计算

11、内容。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职工人数=(1000+1200)/2*3+(1200+1600)/2*2+(1600+1400)/2*3/8=132540.答案:A 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0页。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41.答案:A 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0页。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42.答案:B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0页。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43.答案:D 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0页。累计增长量等于相

12、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44.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200页,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商场2005-2009年商品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量(55.035.0)45(百万元)。45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201页,按照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公式计算,以2005年为基期的2006年-2011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1.15711.18231.08011.3191.22951.0154100%243.30%46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2页。增长l%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47答案:B 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 ,

13、参见教材第202页。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48.答案:B 解析:考核第25章时间序列。参见教材第202页。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49.答案:D解析: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4页。狭义的讲,指数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50.答案:B解析: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4页。本题考查指数的类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51.答案:D解析:考核第26章统

14、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4页。数量指数反映物量变动水平,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52.答案:D解析: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4页。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53.案:A解析: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5页。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54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与教材第207页的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属于同一个类型。工资总指数=职工人数指数平均工资指数即(1+21%)=(1+10%)平均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数

15、=121%/110%=110%,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110%-1=10%55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07页。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量增长1.11.0712.8%56.答案:D解析:考核第26章统计指数,参见教材第210页。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一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57.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第27章会计概论,参见教材第213页:管理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58.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第27章会计概论,参见教材第213页: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59.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第27章会计概论,参见教材213页。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记录不仅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记录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60.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第27章会计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