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55280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3讲 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版 高考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四单元 主干梳理 一 新文化运动1 背景 1 经济 一战期间 中国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 政治 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3 思想 辛亥革命后 民主 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同时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资本主义 民主 制度 自由 2 兴起 1 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 阵地 成为主要阵地 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3 思想 1 提倡 反对专制与愚昧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出

2、的口号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 鲁迅写出 和 孔乙己 等小说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 打倒孔家店 狂人日记 4 影响 1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 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俄国 的影响 2 表现 十月革命 庶民的胜利 工农群众 新青年 3 影响1921年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概念阐释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我国五四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前 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五四运动后 是无产阶级领

3、导人民大众 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其前期的主要思想是民主科学 后期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轻巧记忆 新文化运动一个中心 北京大学 二大口号 民主 科学 三大内容 三提倡 三反对 四大人物 李大钊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史论要旨 1 青年杂志 报刊创办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反对封建儒家传统礼教 倡导民主共和 进一步促进了思想

4、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史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此义愚屡言之 张 康亦知之 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 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 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二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 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 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 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 呐喊 自序 史料三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 虽为俄人所创造 但是他的精

5、神 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问题 据上述史料 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坚决反对孔教 2 史料二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3 史料三表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的道路 史论总结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 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 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

6、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 以五四运动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从材料中 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 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 协调和继续发展 可分析出胡适主张中西结合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保存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从而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B项正确 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抵制 A C两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主次问题 D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思想解放的潮流 依据材料中 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的信息可知 这与康

7、有为将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的做法相悖 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主要是传播革命思想 布新而未除旧 没有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才有了民初的尊孔复古逆流 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 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 孔家店 内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 的信息可知 该事件已经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故C项正确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题干是指的思想方面而非政治运动 故D项错误 答案 C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近代以来 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 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3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 分析 废汉字 主张提出的时代

8、背景 以 挑战与应对 百年来汉语的变迁 为主题 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 3 第一小问 背景 废汉字 主张提出于20世纪10年代 联系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运动 激进派提出了民主 科学 打倒孔家店 文学革命等口号 根据材料三 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 汉字难识难写 不便推广 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 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可见当时的激进派把汉字等同于旧思想 旧道德 旧文化 认为汉字成为中国变革图存 融入世界的障碍 第二小问 解读 注意解读的对象是表三 要做到提取信息充分 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还要围绕 挑战 应对 变

9、迁 等主题 提取表格的有效信息 落脚点要放在创新 创造新词有三种方式 而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 也是传播的创新和需要 回答此问言之有理就可拿分 但要拿高分则需要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 史论结合的能力 答案 3 背景 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 新文化运动 其代表人物提出了 民主与科学 打倒孔家店 文学革命 等口号 掀起了白话文运动 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 汉字是一切旧思想 旧道德 旧文化的载体 成为中国变革图存 融入世界的障碍 因此提出 废汉字 的主张 解读 略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 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 中国近

10、代史 整理 3 阅读材料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只列观点 不说理由不得分 解析 3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 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 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 可以从 师夷长技 维新派主张以及革命派提出主张以及影响的角度阐述 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的观点可以从 民国的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以及北京大学实行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等角度说明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 3 要求观点明确 言之有理 史论结合 言简意赅 在 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部分 侧重 师夷长技 促进了对西方先进

11、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和 临时约法 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 民国的建立 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据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3 结合材料 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 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 逻辑清晰 解析 3 结合材料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 比

12、如 儒学地位下降 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 中体西用 的思想 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 再比如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1912年 封建帝制被推翻 中华民国成立 取消读经讲经课 再比如 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 理性化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 五四运动反帝爱国 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答案 3 变迁 近代教育的发展 思想解放 民权意识觉醒 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经学地位逐渐下降并取消 改为能体现民权意识的公民课 1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 根据材料 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 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解析 1 第一小问 社会问

13、题 根据材料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 结合所学 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是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 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弊端 根据材料 邪教毒烟受之 结合所学 可知魏源是批评鸦片战争前后面对以宗教 鸦片为代表的西方侵略 清政府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现状 据材料 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 结合所学 可知陈独秀是针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 对外卖国 对内专制的事实有感而发 第二小问 主张 结合所学 可以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的思想启蒙等角度分别归纳 要注意的是 题目问的是各自的主张 前两人因为没有实践运动 显得主张比较明显 而陈独秀的主张如果考生不注意 很有可能答成 新文化运动

14、 这就不怎么贴切了 应该是从思想启蒙 启迪民智 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表达比较贴合设问原意 2 第一小问 趋势 紧扣设问 首先要 根据材料 提供的内容和范围 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 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 接着 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 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 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 可以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 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 趋势 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 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 第二小问 原因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 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 顺应时代潮流 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 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