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354806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5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环节质量管理 .pdf(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管理规范 一 导管护理规范 2 二 病情 九知道 3 三 鼻饲 营养规范 4 四 住院患者安全风险防范 七防七必须 6 五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要求 7 六 护理交接班管理规范 9 七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规范 10 八 预防跌倒护理规范 11 九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12 十 输液通道封管护理规范 14 十一 护理输血规范 17 十二 口服药发放规定 19 十三 血糖监测管理规范 20 十四 疼痛护理管理规范 21 十五 临床路径规范 22 一 导管护理规范 导管种类 导管包括胃肠减压管 导尿管 腹腔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 膀胱造口管 T 管 腹腔 双套管 胃肠造口管等各种引流管 护理要求

2、 1 导管固定牢固 美观 引流通畅 引流袋悬挂于引流口50 60cm处 引流管需高 于引流袋 2 导管标识清楚按导管护理规范管理 3 导管周围皮肤需保持清洁 敷料及时更换地 无胶布痕迹 4 护士定时检查导管是否引流通畅 无扭曲 5 引流液每日晨倾倒 引流量较多时应及时倾倒 引流液不得超过容器的2 3 6 观察引流液的量 颜色 性状 记录于危重护理记录单并需交接 7 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消毒连接口 8 负压引流袋需保证有效负压 腹腔双套管保持有效负压 9 护士能说出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要求 10 患者了解引流管的作用及配合注意事项 11 床单位清洁 干燥 床单位潮湿或有污渍应及时更换 12

3、引流液的颜色 性状和量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 病情 九知道 1 病人姓名 年龄 2 诊断 3 主要病情 4 治疗 5 护理措施 6 心理 睡眠 7 饮食 8 二便 9 异常化验结果 阳性体征 三 鼻饲 营养护理规范 鼻饲管 1 固定要求 牢固 美观 舒适 清洁 通畅 2 固定方法 采用分叉交织法 蝶翼法 吊线法 固定带法 挂耳法固定 3 用毕要求 胃管开口端反折 用纱布包裹 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 有盖子的胃管 直接将盖子盖紧 4 管道维护 每次暂停输液时 用30 50ml 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 平 时每隔 8 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 5 管道更换 普通鼻胃管两周更换一次

4、带导丝鼻胃管45天更换一次 不能在已置 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 以免钢丝刺破管道或直入侧孔引起胃肠道损伤 肠内营养输注 1 经鼻胃管及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 必须确证高端的位置 2 采用 30 45 半卧位喂养 控制速度 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液 用力咳嗽 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3 遵循 浓度由低到高 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的原则 根据医嘱和病人 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 4 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 37 5 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 24h内使用 输注前 30min 1h 取出恢复至室温 6 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h 更换 肠内营养液在常温中

5、使用时间不得超过8 小时 评估肠内营养患者 1 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 采用持续输注和循环输注法 2 普通患者每天刷牙1 2 次 昏迷患者第天冲洗口腔数1 4h 次并使用润唇膏 3 记录 24h 尿量 排便次数与性状 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4 肠内营养期间有腹胀 腹痛 腹泻 恶心 呕吐等不适应症状 应立即停止肠内 营养 5 每天留 24h 尿测定氮平衡 每周称体重1 2 次 测定血桨蛋白1 次周 测定上臂 臂围等参数 评估营养状况 四 住院患者安全风险防范 七防七必须 七防 防跌倒 防坠床 防压疮 防拔管 防烫伤 防走失 七必须 1 入院后做好宣教 特殊病人24h 陪护 2 住院病人必须着病

6、号服 3 住院病人必须人佩戴腕带 4 住院病人必须在病区留下家属联系号码并保持通畅 5 潮湿地面必须的提示牌 6 每周病区安全员须检查消防设备 上墙监护仪 输液吊轨 吊杆是否牢固 及时 报修 7 ICU病人必须在护士视线范围内 五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要求 一 入院教育 应在 2 小时内完成 并将评估重点和教育效果进行交班 1 病人对本病区熟悉情况 了解病人第几次入院 2 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 心理状况 文化程度 3 酌情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区环境 负责的医护人员 病区生活设施使用方法 及规定 住院规章制度 作息 开饭诊疗时间 标本留验方法及放置地点等 评价教育 结果并记录 4 记录方法 在教育对

7、象栏中以 形式选择病人或 和 家属 在效果评价栏中 根据教育效果在相应的 基本掌握 掌握 空格中以 评价时间 护士签名 形式记 录 二 住院教育 应在住院不同阶段根据病人的病情 治闻 检查 用药反应 护理特点和健康问题的 需求 分期制定符合个体教育的计划并利用生活护理 观察病情 护理操作 术前准备 巡视病房等各种时机 适时对病人进行观念更新 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 1 根据入院教育评估的交班 酌情评估病人的疾病相关知识 学习需求 社会背景 等 2 结合病人学习需求以及病情 诊疗 护理需求 激发病人学习愿望 帮助病人分 析 确定各期健康教育的内容 重点 做好个人卫生的方法和意义 一般饮食及营养指 导

8、 安全指导 七防 防跌倒 防坠床 防烫伤 防走失 防压疮 防拔管 防误吸 术前准备内容 备皮 备血 用药 置管 深呼吸 咳嗽 排痰方法指导 疼痛处理 方法 麻醉方式及配合 术后并发症的行为训练 术后活动康复技巧及意义 3 各期健康教育后进行评价并及时记录 效果不理想时分析原因 修改计划后重新 进行 4 专科部分教育 充分体现专科特点 因科室而异 三 出院教育 应在出院前三天进行 慢性疾病人出院教育在住院期间即可进行 1 评估病人住院教育掌握情况 2 结合病人疾病和康复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身体恢复状况 帮助病人及家属分析 确定出院教育内容 重点 出院手续及途径 休息 营养 活动指导 复诊时间 所

9、需 材料 途径及咨询方法 专科专家门诊的时间等 3 根据专科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 评价效果并及记录 注意 病人处于下列情况时暂不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适当方法缓解或消除后酌情进行 1 有疼痛 恶心呕吐 发烧等不适 2 睡眠不充足 精神状态欠佳 3 有定向力障碍 4 有焦虑 恐惧 愤怒 不信任等不良心理状态 5 表飘带露出不愿意接受学习时 6 急诊入院或病情危重不能接受教育指导时 六 护理交接班管理规范 四看 1 看交接本 全日患者流动情况 新入 重危 手术及有特殊病情变化患者的重要 病情 执行所给予的医疗处理及护理措施是否记录正确 有无遗漏 2 看医嘱本 医嘱是否及时 是否准确执行 3 看体温本 是

10、否按规定测体温 有无高热或突然发热患者 4 看各项护理记录 是否完整 出入量记录是否准确 有无遗漏或错误 五查 1 查新入院病人的初步处理 病情变化者的情况 2 查危重 老年 儿童 行动不便瘫痪病人的皮肤情况 3 查手术患者准备情况 4 查大小便失禁病人被服是否清洁 干燥 5 查术后病人伤口引流管和是否排气 排尿情况 一巡视 1 对重点病人进行床边巡视 2 床边交接危重病人病情 3 床边交接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 4 交接病人的特殊检查治疗情况 5 床边交接病情的特殊变化的病人 6 交接精神 心理异常的病人 7 交接术后病人皮肤 伤口及切口情况 8 交接术后病人导管 引流液的质和量 9 交接输

11、液病人的输液种类及滴速 七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规范 一 压疮预测预防两及时 两应用 一保证两及时 1 及时进行入院评估 2h 和再评估 根据病情 2 及时上报压疮患者以及压疮高危患者 两应用 1 应用 Braden 评分表作压疮预测预防评分工具 2 应用压疮预防指南制定压疮预防措施 一保证 保证健康教育落实 备注 对转入 手术后 长时间操作后2h内 病情有变化 首次评分 18分等病人均 有复评时记录 二 压疮预测预防自查五必须 1 压疮发生危险者必须有标识 2 压疮发生危险者必须有预防护理记录 3 必须正确使用翻身及转运工具 4 必须正确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装置和敷料 5 必须按指南要求有相关记录

12、三 皮肤护理四保证 1 保证皮肤清洁无异味 2 保证皮肤干燥无浸渍 3 保证皮肤完整无压痕 4 保证皮肤床单 衣裤清洁干燥 八 预防跌倒护理规范 安全预防措施 1 向患者和家属教育安全预防措施 2 患者腕带上黏贴红色 预防跌倒 警示标知 3 指导患者走动时穿防滑鞋 4 指导患起床或久蹲 久坐后站立动作要缓慢 并有旁人协助 5 指导患者需要时衣服请求帮助 如上厕所 起床 6 保持病室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 7 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 油 冰 水果皮 8 有台阶的地面用颜色醒目标识 9 转弯处有足够照明 10 患者能可及床边呼叫铃及必需品 同时必须执行以下医院制度 1 预防跌倒 压疮管理制度 2 保

13、护性约束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发生坠床 跌倒 1 勿移动 搬运患者 评估损伤部位 2 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搬运方法 3 评估生命的体征 根据需要采取治疗和护理 4 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5 通过不良事件平台上报 九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液体巡视两及时 两不准 一保证 两及时 及时更换液体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 两不准 不准工勤人员及陪护人员更换液体和拔针 不准将未输的液体或空瓶放于病人的床头柜上 一保证 确保输液病人 三送 到位 送饭 送水 送便器 商品检查环节三查 四看 五掌握 三查 加药前查 输液前查 更换液体时查 四看 看液体与药品的有效期 看玻璃有无裂纹 看瓶盖有无松动 看液体

14、有无杂质 变色 浑浊 沉淀 五掌握 掌握药物的性能 给药途径与方法 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及配伍禁忌 掌握药物的常用剂量 掌握药物的毒吞副作用及其预防 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处置方法 加药环节做到一合理 两不宜 一合理 合理安排各类药物 液体的输入顺序 两不宜 加药时间不宜过早 一瓶液体内同时加入药品种类不宜过多 十 输液通道封管护理规范 封管护理的正确步骤 1 肝素液封管顺序 SASH S生理盐水 PICC 5 10ml CVC 10ml A给药 S 生理盐水 PICC 5 10ml CVC 10ml H稀释肝素液 2 生理盐水封管顺序 SAS S生理盐水 PICC 5 10ml CVC 10

15、ml A给药 S生理盐水 3 肝素帽每 7 天更换 1 次 治疗间歇期每7 天对 PICC或 CVC导管进封管 1 次 正压封管推注方法 脉冲式冲管法 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 加强冲管效果 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药液边旋 转退针头的方法 外周静脉留置针选用5ml 注射器 中心静脉导管选用10ml 以上注射 器 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 速度过快 会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 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 加而引起局部血管变硬变肿 拔出针头立即关闭套管针上的输液卡 封管液的量 一 外周静脉留置针用量成人为2 3ml 儿童为 2 ml 二 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液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 倍 即 导管容积 附加装置容积 2

16、 三 动脉导管封管用量为1 2ml 封管液种类及浓度 一 外周静脉留置针 1 成人可选择生理盐水或肝素液 肝素液浓度为10 100 U ml 其常见几种浓度配制 方法如下 1 100 U ml 肝素封管液 抽取 1 25 万 U 肝素针 1 6ml 100ml 生理盐水 2 62 5 U ml 肝素封管液 抽取 1 25 万 U 肝素针 1ml 100ml生理盐水 3 50 U ml 肝素封管液 抽取 1 25 万 U 肝素针 0 8ml 100ml 生理盐水 4 25 U ml 肝素封管液 抽取 1 25 万 U 肝素针 0 4ml 100ml 生理盐水 2 儿童可选择生理盐水或肝素液 肝素液浓度为1 10 U ml 其常见几种浓度配制方法 如下 1 新生儿 0 5 U ml 肝素封管液 配制方法 第一步 抽取 1 25 万 U 肝素针 0 8ml 0 2ml 生理盐水 5000 U ml 第二步 抽取 5000 Uml 肝素液 0 1ml 0 9ml 生理盐水 5000U ml 第三步 抽取 500 U ml 肝素液 0 1ml 50 U 加入 100ml 生理盐水 2 3 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