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3204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导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点易错点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的运动是微观运动,肉眼看不见课中导学一、实验3-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红墨水,静置,观察现象: 现象: 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A酚酞 B浓氨水二、分子运动现象的观察实验 1、向浓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现象 结论: 2、烧杯A现象: 烧杯B现象: 解释:三、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

2、子的 和 都很小。(2)分子间有 。a、温度升高, ;b、 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举例说明:课中导学(3)分子在 。(温度升高, )举例说明:(4)同种物质的分子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不同。举例说明:课堂练习( )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5、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25m的m3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 018 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授课教

4、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李劲松导学目标1、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点易错点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子发生变化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课中导学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小结: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_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改变,即分子可分。分子分解

5、成_,但原子不能_,只是又重新_成新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所以分子是由_构成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性质联系区别课堂练习1、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A一个水分子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 C水分解过程中, 的种类不变, 的种类改变 (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

6、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4、(江苏南京)用分子的观点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5、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引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话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用间隔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7、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 019 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李劲松导学目标1会说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会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点易错点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内各微粒的数目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课中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2)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3) 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4)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8、5)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6)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 构成的。课中导学原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带 电) (中心) (不 电) 不显电性 (带 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小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 、 、 ; 带负电荷的微粒: ; 带正电荷的微粒: 、 课堂练习( )1、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A)原子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2、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

9、再分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4、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 26 B. 56 C. 82 D. 86( )5、构成氧原子的微粒有 A8个质子,8个中子,16个电子 B8个质子,8个电子C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 D8个原子核,8个中子,8个电子( )6、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111 D161 C50 D272“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 编号 020 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

10、的结构第2课时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 计 人李劲松导学目标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的关系学习要点重 点难 点考点易错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能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课中导1 234 5 6 7 8氧O9 101112131415161718学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排布的特点 排布: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圆圈标核电,正号写前面,电子分弧线,数字一条线。4、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课中导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得失电子趋势稀有气体原子 个(氦为 个) 电子金属原子一般 个 电子,变为 非金属原子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