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51076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流动线分析知识讲解(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购物中心人流动线分析 何谓动线 一个脚印一个点 一串脚印一条线 这条线就是动线 动线的分类 1 水平动线 就是在一个水平面内 一次性的逛完商场内的所有商铺又避免顾客走重复的道路 显然 如果顾客想一次性的逛完商场所有店铺 不走重复道路 最佳方案应该是环形组织模式 2 垂直动线 就是运输人流的电梯 即扶梯和垂直电梯 理想的垂直动线就是鼓励人流上行 增加人流上下楼时光顾店铺的数量 水平动线 水平动线的演化 首先 我们从最原始最简单的一条走道 两边商铺这种模式出发 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满足顾客不走回头路 一次性逛完商场所有商店的目标 但是 如果将上述模式作为购物中心的标准平面层 顾客仅仅只能观察到本层内的

2、商铺 大大降低了商铺被看到的机会 从而影响了顾客的选择 于是 人们在购物中心内设置中庭 在上一种模式中 如果购物中心的动线过于扁长 那么在中庭长边一侧的顾客想要到对面的商铺购物 则需要绕中庭一周 花费大量的时间 也就是说 可达性和可选择性较低 有给客人使用的卖场的动线 也有给后勤补给和员工上下班的后场动线 它们称之为 后场动线 员工动线 后场动线 从停车卸货开始经过商品管理 接着上升降货梯 到进入卖场仓库的这个过程是后勤补给动线 此动线的特点是要够宽敞 至少180公分以上才足够人员和推车通过 亮度要足够 一般大约300 400照度 等同于办公室的亮度即可 通道两侧壁面要做耐撞处理 地坪要平顺耐

3、磨使推车不受阻碍 而这条动线一般要让客人看不见走不到的才是合理设计 员工动线 员工每天上下班进出的动线 从经过警卫到百货公司 打卡完毕至员工更衣间换制服 再进到个人工作岗位的这条动线就是员工动线 这条动线通常会和消防逃生动线相连贯 也会有某一段会和货物的补给动线重叠 这都是合理的设计 水平动线组织模式 线形 我们从人的视觉和运动方式差别 把购物中心交通基本组织分为四种模式 即线性模式 环形模式 网状模式和放射模式 水平动线组织模式 网格 水平动线组织模式 环形 水平动线组织模式 放射 从店铺经营角度考虑 进深过长是不利的 如果想让店铺降低进深 获得更多的直接面对动线的展示面 平面动线总长势必要

4、增加 然而 平面动线过长 一方面很难保证较高的回环度 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消费者走动的距离和动线的曲折程度 所以 平面动线总长和店铺平均进深是一对矛盾 但必须要认识到 平面动线总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店铺平均进深则处于从属地位 从购物中心的实际情况来看 平面动线总长一般在300米 450米之间 比较特别的例子是海岸城 该购物中心L2层的平面动线总长达到了900多米 造成了回环度的急剧降低 顾客很难逛完整个楼层的店铺 而且容易失去位置感 但该商场的动线类型基本为中间有中庭的双线复合路线 顾客在一侧走动可以看到另一侧的店铺 从而使得顾客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相同标准层面积下 平面动线总长与店铺平均进深成

5、反比 海岸城 水平动线评价指标 平面动线总长 水平动线评价指标 可见性 可见性在购物中心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个商铺的可见性强弱决定了这个商铺所在地段的租金价值 一个商铺被看见的机会越多 租金越高 右图 可见性回环度B 红线 红线 蓝线 100 平面动线总长度 红线 蓝线对于中间有中庭的动线 可见性回环度只算一条 而可达性回环度算中庭两侧的两条长度 水平动线评价指标 可达性 平面总动线长度 在单层平面内 沿道路中心线 逛完所有店铺所需要走过的道路总长度 如果道路两侧都有店铺 则计算双倍长度 平面动线总长度 红线 蓝线可达性回环度 在前文提到 购物中心动线的理想模式是一次性逛完所有店面

6、而不需要走重复的道路 为了从量化分析这个规律 本文提出回环度的概念 可达性回环度 一次能走完的最长回路长度 平面总动线长度 100 这里指的一次走完的最长动线长度指的是顾客在自然状态下 不需要拐弯等大幅度改变行进行为 沿走道中心线不走重复道路能走的最大距离 左图 可达性回环度A 红线 红线 蓝线 100 回环度越高 商铺的可见性和可达性越高 动线设计就越优秀 水平动线评价指标 位置感 如果顾客在购物中心中无法确立自己的位置 就会迷失方向 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商铺 同时 很多商铺也减少了被逛的机会 难以找到位置感的购物中心是不受顾客欢迎的 在设计中 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动线系统的秩序

7、感 从而提高顾客的位置感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百货店的动线中融入中国元素而发展出的 太极 曲线形设计 它的特点是弧形动线设计能很好地满足商场内部空间设计的可视性和交通组织的引导性两个要求 透过圆弧形动线能让顾客视野的延伸性更强 可视性更强 单店的能见率更高 便于顾客到达店面 更为重要的是 方便顾客知道自己所在位置 起到了很好的交通引导作用 案例分析 正佳广场 正佳广场也是采取的环形 双 模式 主要以内外两个环形动线组成 同时内外两个主要环形动线之间以放射形次要动线相互连接 由于正佳广场的通道的不规则性 在通道内加设了许多的临时铺位 同时正佳广场的中庭也略显拥挤 造成其可见性回环度相当差 甚至出现了

8、在主通道上都不能同时看到两边商铺的情况 粗略估算正佳广场的可见性回环度为70 可达性回环度较可见性回环度低 约为50 与天河城相当 从正佳广场的动线图可以看出其动线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不规则性 正佳广场的出入口也是西北 东北等此类的朝向 再配合通道内的临时铺位对视线的影响 很容易使得消费者找不到位置感 从而减少购物欲望 就个人看法 就正佳广场超大的单层面积而言 若采取网状形动线设计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至少可以减少正佳广场许多商铺过高的深度 也能使得整体动线会更有秩序 主力店 核心店是购物中心的灵魂店 其本身的知名度与经营特色是购物中心主要的魅力之一 核心商店对于引导人流起着关键作用 其布

9、局直接影响到购物中心的形态 被称为磁极与锚固点 一个基本规则是承租户的布置必须能够加强商店之间的交流 把核心商店放在步行街的尽端是人流动线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主力店平面布局 风车型 购物中心主要的四种平面形态 风车型 哑铃型 L型 十字型等 这种分类是按核心店的位置和数量来区分的 分别对应一 二 布置于两端 三 布置于两端 中间 大型购物中心的平面基本布局形式是 百货店 超市等作为核心店布置在购物中心的两端 沿步行街布置各类专卖店或商店 另外 在长的步行街上分隔一段距离布置有相当集客能力与吸引力的连锁店 以使人们不断地有兴趣走下去 这也是重要的人流动线组织手段 主力店平面布局 哑铃型 哑铃型

10、的购物中心通常为长方形 将核心店放于两端 而将连锁店放于中部 以使中间也有吸引力 主力店平面布局 L型 L 型购物中心通常每层有三个核心店或主力店 主力店平面布局 十字型 布置于四端 多个核心 碰极 商店的购物中心 水平动线原则 规划平面人流动线时 还有一个 尽量减少第二排店铺 的原则 现代成功的购物中心都采用沿步道或中庭布置店铺 使多数店铺成为 第一排店铺 弧形动线的应用 圆弧动线的设计也是购物中心的一大特色 透过圆弧动线可以让视野的延展性更强 同时单店的能见度更高 更重要的是 方便顾客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 不至于失去方向或迷路 在国外 圆弧动线几乎是购物中心的硬件设计主干 一般采用8 10米

11、等距柱网 减少数量 加大柱距 增加视野开阔度 最后 尺度合理的主副通道设计宽度1 5米 2 8米 4米 8米甚至12米 16米 不同区域 不同发展时期 不同类型的商场要规划合理尺度的购物通道 避免客流高峰时过于拥挤 产生购物不适感或由于通道过于宽敞给人冷清的感觉 一般要注意避免在同一平面避免动线交叉 车流 人流 货流 内部动线规划避免死角出现即所谓的盲肠路 避免阴阳街的出现即通道只有一面店铺 避免因动线设计不合理而改用厕所做诱饵 来指引顾客在商场内转来转去 达到吸引人流的效果 通常主动线宽240 210公分 次动线宽180 150公分 主动线大多是环绕全场呈一个回字形 这会使消费回游在全场各处

12、 可以同时看到靠壁面的和中岛区的商品 是最重要且很少再变动的动线 次动线是中岛区和靠中央电扶梯的走道 还有就是中岛区和中岛区之间的走道 它虽然比较窄但却十分重要 往往在次动线两边的专柜会有不错的业绩 因为走道不宽所以人群较容易接近商品 售货人员和消费者较易密切互动而促进消费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若干参考原则 购物中心的成功与否虽然并不完全由动线的设计决定 还涉及到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 交通环境 商业定位 功能分区 营销手段等等 但是合适的动线设计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购物中心的盈利能力和价值水平 结合前文的论述 可以总结出若干动线设计的参考原则 一 人流动线的规划原则1 注重内外沟通 脉络清晰 2 注

13、重立体人流的自然顺畅 平均分配关系 3 避免盲区和死角问题 4 合理设置宽度 5 主动线与各功能分区顺畅连接6 主动线与各主出入口 外围主干道顺畅连接7 主力店 次主力店与独立商铺的顺畅连接 二 商场电梯布局的规划原则1 扶梯布局原则商场的扶梯部数 布局位置 要在不影响商铺的可见性的情况下以有效疏散运载人流作为出发点 增加人流上下楼时光顾店铺的数量 避免电梯口的人流堵塞 电梯与过道衔接处的空间宽于过道 或有交叉过道 2 垂直电梯的布局原则垂直电梯的部数 布局位置 要在不影响购物中心整体设计形象的情况下以有效疏散运载人流为出发点 合理分布于购物中心四周 中庭观光梯的设计要与整体形象保持一致 协调

14、 并不得影响店铺的可见性 3 电梯出入口尽可能与主动线 主力店出入口顺畅连接 案例分析 万象城 采用最理想的线形 双 模式的购物中心 回环度接近百分之百 若有局部不可回环次动线 则回环度稍低些 这种类型的购物中心由于动线清晰 不会迷路 深受顾客欢迎的 典型代表是万象城另外一个在大平面下成功解决进深问题的是深圳购物中心的龙头 万象城 万象城的解决办法是在建筑的西侧 背侧 设置多层停车场 该停车场以夹层的形式 商场层高 2倍停车夹层层高 直达商场的三楼 既巧妙的解决了西侧店铺进深过大的问题 又解决了停车的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分析 COCOPARK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COCOPARK的设计 该商场

15、的动线是中间无中庭的单一动线 而且该购物中心U型的线路无法完成首尾相连 另一个动线无法回环例子是深国投广场内的嘉信茂购物中心 该购物中心的标准层面积只有1 17万 却不合时宜的采用了超大平面才会辅助采用的网状模式 导致了回环度只有62 案例分析 益田假日广场 理想情况的线形双回环模式虽然很好 但是如果购物中心的标准层过大 如果依然强调百分之百的回环 则有可能会导致某些店铺的进深过大 但是解决办法也是有的 比如把百货 娱乐设施或餐饮等对进深不太敏感的业态单独放大进深 形成局部平面的凸起 最典型的例子是益田假日广场的设计 该商场是标准的双回环线形动线结构 在建筑的东侧靠近酒店和写字楼的端头部分 平

16、面突然放大 这部分是商场的主力店所在地 包括精品超市 大型品牌店和餐饮 案例分析 新加坡VIVOCITY 案例分析 天河城 天河城动线设计选择为环形 双 模式 可见性回环度在图中显示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天河城中庭比较空旷 中庭的可见性相当高 而且由四个入口到中庭的通道较宽 在外环就能看到通道两边的商铺 因此实际可见回环度在90 或以上 即计算方法为其中一入口到中庭的距离长度 红线长度 由于中庭存在的影响 因此天河城的可达性回环度比较低 大致为50 左右 即图中红线长度 红线 蓝线 天河城四个入口分别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临路 且内部动线设计为内外两个方型的回环动线 中庭 通道宽敞有序 对于消费者来说 有很好的位置感 不会因找不到方向而减少逛街购物的欲望 案例分析 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的单层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 不算很大却采用了超大型购物中心才会采纳的网状动线设计 使得中华广场的动线非常凌乱 虽然秩序感强 但是却降低了中华广场的有效使用面积 同时由于整体的面积不大 造成某些商铺脱离于整体单独存在 使得中华广场整体协调性比较差 略显凌乱 中华广场的可达性回环度约为60 因有空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