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9183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诵终结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基 本 概 念 法治法律之治,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又是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特 征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

2、分的开放性本 质 属 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各个的方面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理 论 渊 源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马、恩的法治思想法学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尤其是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本质、人权、人民主权、人的自由和解放、法律权威和法的职能是宝贵的理论渊源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方式与法律权威,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法的普遍约束力与制度构建等基本问题毛泽

3、东、董必武等的法治思想宪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等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民为邦本;公正执法;礼法并用等思想有益借鉴

4、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中国的法治实践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反面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八个方面: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4、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

5、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

6、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新中国成立以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以胡

7、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 (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决

8、打击经济犯罪活动;(4)“死刑不能废除”;(5)“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6)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7)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江泽民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举。胡锦涛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又从政治法律领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

9、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盛衰,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10、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原因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内涵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内涵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公平正义:社会

11、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原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内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及时高效是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原因 社会主义法律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内涵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原因 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法治建设的艰巨性所决定的内涵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

12、本要求健全完善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制统一体系完备坚持依法行政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其他基本要求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1材料: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涵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本质属性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法律的精华,又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内涵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执法为民,

13、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题目:从法的正义价值角度出发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

14、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解题思路点拨】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认识式”简答题,要求回答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首先,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体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就是“公平正义”,大致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能够找到答题的大致方向,即全文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其次,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

15、中的关键词无疑是两个,即“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到此,答案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三段提纲:第一自然段,提领全文,简单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第二自然段,谈谈法理中的法的正义价值。第三自然段,将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进行比较和深化。 【参考答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其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我们尤其需要公平正义理念。 正义在法的价值中占有首要地位,法只有体现正义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良法。正义是始终与法相伴随的基本价值,正义作为社会价值,始终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正义对法律进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法律的最高目的之一,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力。实现法的正义价值途径包括:施行良法以实现正义、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