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098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11《做人与处世》教案 长春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 做人与处世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目标聚焦项目内容概要重点1、 了解作者及相关内容;识记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单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体会段落的逻辑关系。难点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有所思、有所语。信息驿站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当,我们的生活就会顺心,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苦恼。我国著名的学者季羡林先生就有这方面的感悟,我们看看在他的心里,人们需要处理好的最重要关系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做人与处世。作者语录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

2、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2、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作者小传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学者、散文家。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创作的散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

3、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既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也同样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在道德品格上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季羡林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也能看到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始创新的意识。这种自然的融合在本文当中也有所体现。2、题目解说 文题点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人活于世所需要处理好的关系,简洁、醒目。字词积累1、 生字 箴言( zhn ) 扼要( )2、多音多义字 ch (处理 ) 处

4、 ch(到处)3、形似字辨析 惜x (可惜) 磕k(磕磕碰碰) 措cu(措施) 嗑k(嗑瓜子)4、 词语释义分野:划分的范围;界线。 箴言:规谏劝诫的话。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吃惊。 弊端: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不堪设想: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扼要:抓住要点(多指发言或写文章)。 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圈点课文感受原文 名家批注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

5、,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

6、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

7、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1998年11月17日开篇点题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能否处理好三者关系,决定了人的生活是否幸福。 “征服自然”一直是人类颇为自豪的一个口号,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思想的可怕后果。列

8、举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而来的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有理有据地指明“征服自然”的想法与做法是荒谬的。提醒人类注意环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天人合一”:表现天人合一思想最鲜明、最深刻的例子,是张载著名的西铭。另外在庄子中也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皆一,万物一齐”等表述相同思想的句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真”与“忍”是关键。唐书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问他睦族之道,公艺提笔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递给皇帝。从那以后,姓张的多自命为“百忍家声”。消灭私心,自然豁达轻松,也就容易获得快乐。提炼主旨 本文论述了作者心目中人活于世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

9、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作者认为能否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决定了人的生活是否愉快。文章结构剖析1、名教点拨 文章是简洁而有力的总分结构。 首段, 季先生就以朴素明了的语句指出了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继而,围绕着三个关系分段阐述自己 的观点。在阐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季先生的论据涵盖古今中外;论述人与人的关系时,直抒胸臆,并利 用古代典故加以佐证;论述第三个关系时,季老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效法古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作为解决方法。行文大气简洁,论据充足,夹叙夹议,是一篇值得

10、学习推敲的议论文。本文条理清晰,说明透彻: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提出论点:一个人需要处理好天人、人人、及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平衡三个关系。第二部分(26 段)展开论述。 第二段:西方政府自然的观点带来看似胜利的结果产业革命成果斐然。第三段:“征服自然”的做法受到自然的报复与惩罚。第四段:东方对待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及与之不相吻合的做法带来的后果。第五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是“真”与“忍”。第六段: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的解决办法是消灭私心。 2、结构图解 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做人与处世 人与人 坚持真忍 生活愉快 没有苦恼 个人心中思想情感 淡泊宁静整体阅读的把握1、主要内容 人

11、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个人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会就能和谐;否则,生活就会苦恼,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就会出现混乱。“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基本的表露。它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2、感情基调 本文理论性强,在诵读时要尽量避免语调生硬、感情苍白。3、阅读感受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 ,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抱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难点解析1、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西方

12、产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同时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这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处理好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人类在追求自我发展以前,应先认清一点人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在自然的关照下实现。人类不能以主宰者自居,否则只能像作者所说,受的自然的惩罚。在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应当具有更长远的眼光,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在科学的范围内开采资源,实现可持续的方展。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正如我们为了发展经济而滥砍滥伐,又要重新种树以减轻沙尘带来的恶劣影响。所以我们应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发展。2、

13、在论述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时,作者主张“消除私心”,并提到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理想的境界。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消除私心”和诸葛亮的“淡泊”与“宁静?私心,即对个人利益、得失的过分关注,作者称之为“杂念”,如果一个人囿于个人的利益得失,就会时刻患得患失,经常觉得心里不平衡,这就产生了个人思想感情的矛盾。所以作者说应当“消除私心”。那么,消除了私心,我们应当关注些什么呢?这就是诸葛亮的“淡泊”和“宁静”。所谓“淡泊”,指恬淡寡欲;所谓“宁静”指安宁恬静。出自淮南子的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当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应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值得注意的是,淡泊宁

14、静并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将自己从个人利益的狭隘圈子中释放出来,将视线放远,关注天下,关注苍生。诸葛亮正是如此,他不慕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消除了私心的人;季羡林先生也是由此,头顶多个光环,却从来生活朴素,称自己是最普通不过的人,始终心怀祖国、人民,坚持“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工作”。虽然垂垂老矣,却仍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类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他们都有着较常人更为高远的志向,使我们学习的榜样。课后复习习题写作点拨写作特色品评 1、结构清晰,观点鲜明。 本文采用“总份”的结构,先提纲挈领的阐明观点,然后逐一展开论述,有理由据,如引用张在、诸葛亮等人的名言,冰举出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等例子,是文章观点紫安明、具有说服力。2、详略得当、语言自然。 详略得当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用一半以上的篇幅论述天人关系,而仅以两行文字论述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使文章重点突出,富于变化。作者写作一向追求“纯朴自然”,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自然流露、不加雕琢。课后习题解析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思路方法:理清每一段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