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201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过关检测(120分钟 120分)一、 积累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 靛青(din) 孝悌(t) 生非异也(xn)B.庠序(yn) 径流(jn) 曳兵(y) 金石可镂(lu)C.比及(b) 喟然(ku) 跬步(ku) 狗彘之畜(x)D.哂笑(shn) 参省(cn) 数罟(c) 千乘之国(chn)解析:B项,“庠序”中的“庠”应读为“xin”,“金石可镂”中的“镂”应读为“lu”;C项“跬步”中的“跬”应读为“ku”;D项,“千乘之国”中的“乘”应读为“shn”。答案:A2下面句子中,文字上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河伯于是欣欣然自喜,以

2、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解析:A项,原文应该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赞成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坦率,直率河内凶 凶:灾荒,荒年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增多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 旋:掉转为国之礼,其言不让 让:责备A. B.C.D.解析:第句,“率尔”应解释为“未认真思索,轻率急忙回答

3、的样子”;第句,“加”应解释为“副词,更”;第句,“让”应解释为“谦让”。答案:D4对下列各句中的“焉字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斯天下之民至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A./ B./c./ D./解析:按顺序为:兼词(指示代同兼介词)语气助词疑问代词。答案:B5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少仲尼之闻。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风乎舞雩,咏而归。填然鼓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既来之,则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轻伯夷之义。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A./ B.

4、/C./ D./解析:第句中的“少”“轻”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第句中的“水”“军风“鼓”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第句中的“上”“下”“日”是名词活用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第句中的“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A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和把人刺伤并且致他于死地有什么区别呢?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所耻笑。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不可以,他只是没有步行百步罢了,但他也步行了啊。解

5、析:D项,翻译有误,应该译为:不行。只不过没有逃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答案:D7对下列句子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是量词,春秋时,一车四马,配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称一乘。)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标志着已是成人。)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河内”指黄河以南的地方,“河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和“序”都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商代叫“序”,周代叫“庠”。)解析:“河内”指黄河以北的地方。答案:C8下列对

6、作家作品的介绍,选出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C.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内容涉及广泛,其文逻辑性强。D.庄子共33篇,为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全面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而奇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解析:D项,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与后学所著,而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答案:D

7、二、 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17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8、路矣 戴:带着。D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解析:戴:顶着东西。答案:C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桑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按照,介词,用,把。答案:B11.文段中,孟子认为使天下百姓归顺的两条措施是( ) A. 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法制,积极推行仁政。B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教化,善待老人,改善社会风气。c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法制,尊老爱幼,积极推行仁政。D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

9、顾之忧;加强教育,尊老爱幼,改善社会风气。答案:B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分)(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答案:(1)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1316题。(19分)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孟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

10、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11、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注】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宫。 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下面的“朝儛”也是山名。 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胥,都。谗,谤。 慝:邪恶。 方:违抗。 畜:制止。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非:非议B.春省耕而补不足 省:视察C.乐酒无厌谓之亡 厌:厌恶D.畜君者,好君也 好:喜欢,爱护解析:厌:通“餍”,作“

12、满足”讲。答案:C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孔子云:“何陋之有?”D.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解析:A.前句为顺承连词,可译为“就”;后句为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 B.前句为介词,表对象,可译为“与”;后句为提宾介词,可译为“把”。C.前句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的事”。后句为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D.两句都是副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答案:D1

1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D.文中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的。解析:本文是论辩文,不是记叙文,“记叙生动,形象鲜明”的说法牵强附会。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分)(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3分)(3)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3分)参考答案:(1)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2)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守卫的疆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