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47971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课后反思:一、学生给我的启示这节课下来我问学生有何收获又有何困惑时,学生说学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本质原因,另外还知道了化学上微观和宏观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有研究问题时要有分类研究的意识;另外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要学质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都研究什么,就是称量总质量吗?一节课学生收获什么其实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真实评价。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内容及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我们并不应该只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本学科的思想和学科方法,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关注最多得还是知识和技能

2、,最初我设计课时也出现了这种问题,觉得这节课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分析其本质原因,试讲下来总是觉得课堂没有生机、也没有内涵。经过专家及老师的指点,才意识到是自己教学目标的问题,于是重新审视和挖掘隐性的教学目标,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载体,重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分类研究的科学意识;同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其本质原因让学生体会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即“见微而知著”的学科特点。这节课下来学生真的不仅在知识上有收获,还对学科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同时学生提出困惑的地方其实这也正是教学目标挖掘的不足之处,虽然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地位和重要性

3、,但并没有让学生感到从此我们的学习也随之进入了定量研究的的阶段,再有定量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帮学生打开思路。新形势下我们要想把握好自己的课堂主阵地,就需要深挖教学目标,抓住教育契机。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体会这节课老师们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对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结论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出,但是学生能真正理解并规范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难度很大,这其实也是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体现,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我铺设了小的台阶来解决这个难点的,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用自己话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学生的实验

4、探究,我先让学生讨论用那些实验来验证,引导学生依据气体分类研究,在接下来的四个实验的处理上我把难点分散且设置了梯度。实验顺序先易后难,第一个实验时没有气体的简单实验,我选择了教师演示,主要目的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技巧方面起了示范作用(称量前后两次总质量),为后面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打下了基础;接下来第二个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学生完成相同的实验,并不是完全放开让学生做去,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讨论实验步骤,以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学生很容易得想到要把生成物所有的质量称量;第三个实验有气体参与的燃烧反应选取了白磷燃烧的反应,由于白磷有毒我选择了演示实验,但是有了前面学生的实

5、验,学生很容易能告诉我该如何操作,其实是我们共同完成了实验,然后问学生这次实验的成功你觉得最关键的在哪里,学生很容易想到要把所有反应物质量称量;最后第四个反应是有气体参加也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这里并没有在做实验而是由学生分析是否还会像前三类反应那样存在质量相等的关系吗,追问究竟是什么质量与什么质量相等呢?引发学生思考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总质量相等。经过实验学生能体会到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四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时,举的例子是木炭燃烧时是什么的质量相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而且当时我的引导也没有到位,致使一部分学生没

6、有体会到教师的意图。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体会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取舍才能突出重点,本节课重点不是在学生使用天平的基本技能上,所以大胆的使用电子天平,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更多时间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实验的处理,没有设计成开放的实验,因为这对学生是有难度,也很容易占去大部分时间致使冲淡重点。有关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在本节课也没有涉及,为的是让学生先有比较强的感性认识,在下一节课对质量守恒定律多角度进行分析和应用。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反思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了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上教师角色如何定位,怎样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7、”。并不应该一味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按着既定的教学设计上课,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思维和活动过程,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把握课堂上学生展现出的教育契机,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融在一起,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反思2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裴立英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江东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在两周内五易其稿,也讲了五次,在这过程中有从始至终没有修改的内容、有被删减的内容、有调整顺序的内容、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 一直未作修改的内容,可以认为是成功之处。1、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一直未变,五节课学

8、生对于探究活动这种形式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热情和兴趣。2、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的结论后,为了完善质量守恒定律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 g。12 g木炭与40 g氧气充分反应,则生成 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 g。 先通过计算12 g木炭和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将学生的直观结论化学反应前后体系质量不变,转变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再通过计算12 g木炭和40 g氧气充分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造成

9、学生的矛盾冲突(学生分别得52 g、44 g或者大于44 g),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统一学生思想,强化“参加反应”这一前提条件。再通过整个体系质量不变(都是52 g),说明未反应的物质质量对体系质量没有影响,推广到学生所做的几组实验,从而实现了从学生直观结论到质量守恒定律的转变,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有说服力。解决了设计的实验均是测定反应前的体系和反应后的体系质量是否相等,将参加反应的与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有容器混在一起称量。如何抽茧剥丝,只分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问题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同时通过具体数据的使用引入定量思想,并为后面教学中引入了定比的伏笔。3、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可以

10、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实验效果。五次课均使用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学生觉得很新鲜、有趣,提高了学习兴趣。4、 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二、 变化较大的部分,从本次活动中获得的经验1、要备好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设计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改进实验、直到得出结论。过分追求了探究活动的“大而全”,讲课时从提出问题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是这样引入的:“化学反应时,除了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伴有现象发生外,你们还对哪些感兴趣?”,学生的回答是“高锰酸钾为什么是紫红色”等非常具体的问题,而根本想不到要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出现反差的原因是没有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知识水

11、平,备学生这一环节没做好。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估计不足,导致实验还未完成下课铃已响了。 2、探究活动要“抓核心、抓关键”,不要流于形式。第二次课时我将实验操作步骤已明确写在学案上,同学们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并给我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后面的教学变得很流畅和完整。课后听课的老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老师认为这课上的非常好,而有老师则认为非常失败。我仔细思考后接受了后者的观点,体会到这样的探究活动是机械性的、形式上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无多大帮助。于是第三次课改为由各小组自己将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一起完成,但教学中发现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耽误了很多时间,甚至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课后总结发现学生对科

12、学实验的方法并不清楚,他们大多不知道实施实验前要有详细实验方案。在第四次课时,采用了各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组间交流,全班统一实验步骤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各组按步骤实施实验。课后有老师提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什么?是讨论实验步骤吗?还是让学生熟悉科学实验的程序并将其内化,提高科学素养?既先进行可行的实验设计,再按设计实验。于是第五次课采取了先请学生思考做实验前先要做什么的方式,学生回答要有实验设计,当各小组成员讨论认可本组实验方案后再进行实验,起到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的目的,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2、探究活动要“抓核心、抓关键”,不要流于形式。第二次课时我将实验操作步骤已明确写在学案上,同

13、学们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并给我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后面的教学变得很流畅和完整。课后听课的老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老师认为这课上的非常好,而有老师则认为非常失败。我仔细思考后接受了后者的观点,体会到这样的探究活动是机械性的、形式上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无多大帮助。于是第三次课改为由各小组自己将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一起完成,但教学中发现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耽误了很多时间,甚至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课后总结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并不清楚,他们大多不知道实施实验前要有详细实验方案。在第四次课时,采用了各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组间交流,全班统一实验步骤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各组按步骤实施实验。课后有老师提

14、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什么?是讨论实验步骤吗?还是让学生熟悉科学实验的程序并将其内化,提高科学素养?既先进行可行的实验设计,再按设计实验。于是第五次课采取了先请学生思考做实验前先要做什么的方式,学生回答要有实验设计,当各小组成员讨论认可本组实验方案后再进行实验,起到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的目的,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2、探究活动要“抓核心、抓关键”,不要流于形式。第二次课时我将实验操作步骤已明确写在学案上,同学们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并给我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后面的教学变得很流畅和完整。课后听课的老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老师认为这课上的非常好,而有老师则认为非常失败。我仔细思考后接受了

15、后者的观点,体会到这样的探究活动是机械性的、形式上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无多大帮助。于是第三次课改为由各小组自己将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一起完成,但教学中发现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耽误了很多时间,甚至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课后总结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并不清楚,他们大多不知道实施实验前要有详细实验方案。在第四次课时,采用了各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组间交流,全班统一实验步骤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各组按步骤实施实验。课后有老师提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什么?是讨论实验步骤吗?还是让学生熟悉科学实验的程序并将其内化,提高科学素养?既先进行可行的实验设计,再按设计实验。于是第五次课采取了先请学生思考做实验前先要做什么

16、的方式,学生回答要有实验设计,当各小组成员讨论认可本组实验方案后再进行实验,起到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的目的,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2、探究活动要“抓核心、抓关键”,不要流于形式。第二次课时我将实验操作步骤已明确写在学案上,同学们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并给我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后面的教学变得很流畅和完整。课后听课的老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老师认为这课上的非常好,而有老师则认为非常失败。我仔细思考后接受了后者的观点,体会到这样的探究活动是机械性的、形式上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无多大帮助。于是第三次课改为由各小组自己将实验设计和实施实验一起完成,但教学中发现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耽误了很多时间,甚至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课后总结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并不清楚,他们大多不知道实施实验前要有详细实验方案。在第四次课时,采用了各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组间交流,全班统一实验步骤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各组按步骤实施实验。课后有老师提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