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47811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吟:能源发展思路“六大转变” 煤炭工业“华丽转身”来源:中国煤炭工业网发布时间:2010-08-03 “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思路要实现六大转变,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有明显改变。”吴吟对记者表示。他解释说,这“六大转变”是:从偏重保障供给向引导消费、科学调控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向多元发展绿色、低碳化能源转变;从过度依靠国内能源向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并重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从各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融合转变。时下,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即将收官,“十二五”大幕将启。本报值此之

2、际专访了这位刚刚履职一年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请他着重就“十二五”期间涉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比重将降至65%左右中国能源报:“十二五”期间,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吴吟:目前,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分别占75%和70%左右。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比重有所增加。随着全球低碳时代的到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必然要逐步降低。能源“低碳化”发展除了要增加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之外,在传统能源领域,由于煤炭是碳元素多氢元素少,石油和天然气是氢元素多碳元素少,因此传统能源“低碳化”需要增加油气特别是天然

3、气的消费量。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较低,未来将要大幅度增加。按照我国能源未来发展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现在的4%提高到8%左右。另外,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将有所增加,而煤炭的消费比重将下降至65%左右。总量过剩趋紧需设“天花板”中国能源报:按照未来能源发展要实现“六个转变”,对煤炭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吴吟:过去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政策主要是保障供给,但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节能减排大政方针的要求下,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要保障供给,还需要引导消费,从国家角度讲,还需求对能源消费进行调控。过去强调“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

4、来就要多元化发展能源。过去煤炭和电力行业各自独立、平行地发展,按照“从各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融合转变”的要求,就需要鼓励大型企业积极采取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资源禀赋、安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上要求我们未来要加强行业的引导和调控。今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12号文件”,强调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目前,我国各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空前压力,处在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煤炭行业也不例外。另外,由于近几年煤炭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出现“千军万马齐搞煤”的局面。目前,全国在建规模很大,加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矿井改造后产能释放,以及一些大

5、型非煤企业纷纷涉足煤炭等因素,“十二五”期间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我国煤炭行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一方面要考虑设置煤炭产量的“天花板”,实施总量控制,并科学规划产能;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包括煤炭在内的整个能源领域的消费目标,对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的能源消费量都提出一些硬性要求。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煤炭的产量在未来必须要有个限度,能源的短缺可以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我们希望的局面是煤炭生产得越少越好,消费得越少越好。长远看煤炭应用作原料而非燃料中国能源报: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煤炭产量过剩的问题,须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吴吟:应对此问题,一个大的原则

6、就是要在已有的煤炭存量的基础上做文章,具体说来,就是调整存量向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少开发新的资源量,严格控制增量。煤炭资源整合需要进一步往纵深方向发展,对于整装煤炭资源量,不是新建一大批矿井,而是尽量少开采,加大已有矿井的开采强度。不是多出煤,而是出好煤。这也是提高矿区资源回采率的必要之举。事实上,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须走“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道路,这也是未来需要继续坚持的方向。按照目前规划,今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小煤矿数量要控制在一万处以内。同时,调整存量的开发规划,还需企业积极思考“煤究竟该怎么用”的问题,目前将煤作为燃料用的观念需要改变,代之以“把煤

7、作为原料来用”的观念。长远来看,国民生活各个层面所用的燃料将越来越少地依靠煤,更多地将是利用电。小到居民生活用的电饭锅、电磁炉,大到汽车、火车也将逐步依靠电力来驱动。而电的来源未来将更多地依靠清洁能源,普通燃煤电厂最终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说,未来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是将其转化为气,既可生产化工原料,也可生产电力、供热等。因此,煤作为燃料逐步向作为原料来用,意义非凡。资源开发还须进一步深度整合中国能源报: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下阶段的发展,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吴吟:目前,山西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相继开始这项工作,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说,煤炭资源

8、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深度整合。资源整合工作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产业集中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就降低0.58个百分点。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煤炭产业集中度还相对较低。山西省内的煤炭企业数量虽然从2200多家减少至130多家,但产业集中度还是偏低,而且,整合过程中一个矿区的整合主体过多,不利于矿区的整体科学开发。相比较而言,河南省目前正在推进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层次就更高一些,坚持了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也贴合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煤炭产业政策提出的“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要求。在中国,能源产业中煤炭行业集中度低,而石

9、油行业由4大公司主导,电力行业以5大公司为主。因此,从长远来看,向石油行业和电力系统靠近,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煤炭行业企业众多,竞争过度带来的安全问题、资源回采率问题较突出,客观上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组建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另外,就目前来说,很多地方的煤炭企业重组都是依靠省里的力量推动,跨地区跨省域的整合比较少。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应该鼓励推动整装煤田跨省区整合的实践。(来源:中国煤炭工业网)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煤炭占比下降至63%2010年07月22日09:05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

10、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十二五”期间是落实上述两个目标的关键时期。重点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

11、水电利用规模可能会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会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由于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这将会明显改变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局面。未来的煤炭消费占比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则得到了快速提升。煤炭行业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上,可能将更多的依赖于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企业降低污

12、染、提高效率,而新型的煤炭开采利用方法:如煤化工、煤炭基地电站群的建设都有望是提高煤炭开采利用技术和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在很多煤炭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发展煤化工,筹建煤炭储备基地了。依托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山西将煤化工作为“十一五”时期最具优势的潜力行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成为继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之后的新型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粒碱、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国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院长曲思建分析煤焦化是最大的煤化工,要把煤焦化的循环经济我认为是排在第一位,要搞好,第二适时发展山西的煤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第三是煤矿区煤层气这块资源的能源化工利用。提高煤炭支柱产业的多元化,也将大大提高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避免在能源占比中下降而影响了煤炭行业盈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