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47179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关键词:职工路线、教材标准化、现场实验 作者:三公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首篇显示:“经济总量实际增加77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等一系列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撇开功绩不谈,意是从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入手,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放眼未来,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谈点不成熟的建议。一、小引(三条信息)第一条、1988年10月14日,成立了全国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

2、:标委会)。标委会由24人组成:领导班子8人。其中,劳动部副部长1人、司级副司级领导4人、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部级单位处长1人;委员16人,其中司级领导4人、处级5人、教授3人、级高工程师3人、工程师1人(技监局标发88134号)。第二条、劳动部通报(劳力字199240号)显示:自全国标委会成立,至1992年8月,全国二十七个省市和行业成立了标委会。在此基础上,一些地区和行业又陆续成立了专业及企业标委会。例如,河北省在成立省标委会之后,又有十八个地、市和十五个省一级行业以及五十三户大中型企业成立了基层标委会分会,初步形成了劳动定额定员分级管理网络。第三条、从中国定额网公布的劳动定额标准

3、目录来看,已颁发的标准是483个。其中,标委会网络建立后,1989年至2009年颁布的标准是382个。占已颁发总数的79%,在已颁发的382个标准中,标准最多的行业是兵器有43个,再把铁路、建筑和市政算上,四个行业标准大户共有标准111个,占382个的29%。其余的大户是水电、烟草、化工等行业。纳入国家推荐性的标准只有35个,其中通用的劳动定额基础标准只有三个,分别是劳动定额测时标准(GB/T23589-2009)、劳动定员定额术语(GB/T14002-2008)和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T5623-2008)。二、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状况不佳。三条信息表明了两个情况。一是劳动定额标准

4、化工作机构和网络发展建设速度快,特别是国家标委会的组成,阵容最佳,权威性和专业技术性水平国内最高。按照对口惯例类推,分级标委会的组成也是同样模式;二是尽管“目录”有不全面的可能,但大体可以说明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标准数量太少、覆盖面既小又不平衡、缺乏基础标准。目前,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不佳状况比较严峻,举例如下:(一)劳动定额标准化积压的工作旧帐量大,新帐顾及不暇。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标准需要制订、大量的名为标准,实为不标准的在用标准需要过度或改造,使其成为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标准、大量的已颁发、使用多年的标准需要修订。解决“三个大量”问题的

5、难度不在于技术方面,量大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最大的难题之一是,缺乏基础标准(如属于生产技术组织范畴的生产作业岗位标准、管理岗位标准、科学的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堵路,制订、修订无法绕路通行;最大难题之二是,劳动定额标准化难以“独善其身”,除自身领域之内的大量工作,与跨部门的其他领域部门的工作,有相辅相成的牵扯(如上述堵路的基础标准的制订);最大难题之三是,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机械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烦琐、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制订、修订需要事先全方位运筹、理顺因素之间的关系、,仔细统筹工作方案。过去单个、分散、周期长、费用高和只能被动地涉及到局部的工作方

6、式不能再用了。三个难题解决不好,“三个大量”的时间紧迫问题,弄不好会紧上加紧。(二)磨刀供不上砍柴翁。企业对劳动定额制订、修订的要求是“快、准、全”。最重要的是“快” 磨刀不能误了砍柴翁。在电脑应用尚未普及之前,多数企业“舍准求快”以采用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为主,较为准确的作业测定法,却因复杂、烦琐、费时而用的比较少。舍“准”最大的弊端是舍掉了劳动定额的科学、合理和公正性,有损于劳动定额固有的“基准、依据”功能作用,易造成职工权益受损。现如今电脑应用的普及,有了“既快又准”的手段,但事与愿违的。由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标准化工作滞后,缺乏劳动过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化的基础,电脑辅助劳动定

7、额制订和管理仍然没有摆脱“快而不准”的捆扰。总之,几十年来的“舍准求快”和“快而不准”卡脖子的就是劳动定额制订的基础标准的标准化问题,“快与准”矛盾的协调,是满足企业磨刀不误砍柴翁要求的先决条件。(三)“鞭打快牛”问题没有根除。传统的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和和类推比较法制订、修订劳动定额,都存在着在已往的基础上对以后的估计成分,定额水平的控制基本上还带有“多超额多压缩、少超额少压缩、不超额不压缩” 被职工戏称“鞭打快牛”的框框。超额是职工努力的结果,职工靠体力的努力是有生理极限的,越努力、越超额、越压缩,不仅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也会有碍职工身心健康。退一步说,到底有没有“鞭打快牛”是一

8、本糊涂帐,即便被压缩的超额部分,有与其职工努力无关的成分(如工艺的改进、设备的革新改造),但就其不明不白的压缩对职工而言,欠缺公正、合理性。衡量和管理劳动效率要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详略),可以分别核算职工努力与非职工努力提高的劳动效率。承认职工过去努力的成果,不得将其一笔勾销,打消职工越努力越吃亏的担心,职工就会无顾忌地倾注于努力劳动。(四)“限额”一边倒的现象比较突出。劳动定额定的是 “活劳动的限额”。这个限额的科学价值,应该是活劳动合理的付出与可能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结合点,不适当的低于或高于“限额”的强调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但是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时而可见的是某些企业乘市场经济尚存缺陷之机,

9、在不当利益的驱使下,不顾职工对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和资源的浪费,过分追求“低工时高产量” 。为了给企业劳动定额的随意性上“紧箍咒”, 上海市普陀区纺织行业工会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之前,正在推进劳动定额“一品一测一协商”,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职工的劳动定额。这样的做法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考问,值得广大劳动定额工作者深度思考。从维护职工权益角度,劳动定额主管部门和标委会应该强调企业要有职工信得过的劳动定额标准、要用好职工信得过的劳动定额标准,杜绝企业对工时限高不限低、对产量限低不限高的“脱标”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杜绝有标准不用或无标准可用的混乱现象。三、 “沉疴痼疾” 久治不愈的启

10、示劳动定额标准化进展缓慢,不平衡的不佳状况,由来已久。类似交通堵车一样,堵住了劳动定额标准化发展的路。总体来看疏堵清障费劲不小,效果不太理想。经济理论上称这种情况为“短板效应”。 只有找对了“短板”, 把其做长,劳动定额标准化的工作局面才能焕然一新。哪儿是“短板”,如何做长,至今是个另人困惑的问题。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劳动定额领域对劳动定额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很高。对新时期加强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呼声很大。首先信息显示,一致认为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手段,是企业计划、规划、组织生产、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是企业降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以及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还有人把对劳动定额的

11、认识,进一步简要概括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由“根基”又引申出“劳动定额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应该高于企业利润”一说。理由是,企业没有利润可以暂且维持,没有根基的企业注定是短命的。认为市场竞争正在由资本转向了技术,并朝着速度转化。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把“时间就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付诸行动。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实施以强化劳动定额标准化为内容的“根基”建设,暂时牺牲利润换取提高劳动效率的后劲,以速度取胜,是理性明智的选择。信息的另一方面对“不佳状况” 的显示,比本文述及的面广、细致、深刻、具体。在意见和建议方面几乎都有针对体制、制度和政策法规提出了强化的要求,个别还

12、有提出了劳动定额立法的意见。就劳动定额而言,体制、制度、政策法规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就是领导和职工的主动性、自我意识和努力,否则再怎么严厉的“外力”都有其局限性。根本的办法还是眼睛向内,对习以为常“久治不愈的不佳状况”的原因多考虑几个方面,从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上另寻新的出路。困惑之一、全国标委会成立后22年来,劳动部和标委会的领导,该想的想到了,该写的红头文件上写到了,该说的会上会下说到了,该深入调查的调查了,该指导的指导了,实际工作的结果却打了很大的折扣。一贯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为什么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屡试不爽。困惑之二、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等现代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经过了多年市场经

13、济洗礼的领导和干部们来说,算不上高深玄妙,劳动定额对企业“根基”的功能作用,也只不过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果真有不明白的人,弄明白也非难事。虽说行政、行业主管部门对劳动定额的宏观管理职能的消弱或撤消有一度的影响,可是并不意味着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必然的停滞不前,反而应该着力弥补。在人们心理想的、手上干的、脚下奔的无一不是提高劳动效率,多赚钱的时代,谁都明白,想做或愿意做的事情即便有万般的困难也成不了不做的理由。为什么惟独一本万利的劳动定额工作不尽人意。种种迹象表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不会象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深度调查研究。需要象医生那样,“望、闻、问、切,把脉治疗”。 反之,不仅难以改变劳动

14、定额标准化工作的被动局面。劳动定额发展、停滞,再发展、再停滞,一波三折的怪圈更加难以遏制。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笔者之见,相比之下以往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说教有余,心底路数不足缺乏信心和决心,表现是积极主动性不够,原因是新工作头绪多、相互牵扯的关系复杂,无从下手,处于观望。或许以为标准化具有隐性知识注重体验的特点,就象学游泳一样在岸上是学不会的。不管怎么说,标委会换个方式出手帮一帮势在必行。因此,想到了提个建议。所谓的建议就是领导下决心办好叁件事: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要走“职工路线” 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结合劳动定额标准化中的问题,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开展现场实验;在实验

15、的基础上推出,劳动定额标准化示范培训教材。(一)走职工路线理由的思考。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活动,与一般的标准化活动不一样,产品标准化的主体是产品,对象是产品质量和技术。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主体是职工,对象是职工的活劳动。标准化的主体和对象不同,活动的方式方法不同。适宜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方法是走职工路线。理由如下:1、劳动定额定的是“活劳动” ,活劳动是资本、资源,其所有者是职工。职工投入了活劳动和老板投入了资金的性质是一样的。尤其是劳动定额标准化,职工既是活动的主体又是活劳动限额的执行者,两者都与职工利害相关,职工有理由、有权利参与劳动标准化工作。2、再换个角度

16、说,生产中重复性事物的直接操作者是职工,各个生产环节科学不科学、经济不经济,管理有没有漏洞,企业有多大潜力等等有真知灼见的是职工。标准化活动把最熟悉生产,了解管理以及实际操作的职工和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吸收进来,广泛听取职工的“斤斤计较”的意见,对于做到“定额科学有据、职工心里有数”提高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质量、争取职工积极主动的支持与配合,是极其重要的。3、所谓职工路线,不是说全体职工停下生产搞定额,只是部分骨干或代表根据需要参与制订和管理。但是,全体职工必须接受定额标准化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培训,搞清楚其中的意义和作用,特别的对自己、企业和国家有什么好处,掌握节约物资、劳动力、时间资源,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操作(工作)的简化、统一等运筹原则和方法,提高职工的问题意识、效率意识、改革意识、标准化意识。培养和鼓励职工发现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薄弱环节,发明新的操作(工作)方法。总之,劳动定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