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6817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桥之美》教案 鲁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 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指导点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师生互动)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

2、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二、文本解读:(一)、画家眼里的“桥之美”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 (三)、赏析、品味“桥之美”1、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

3、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

4、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

5、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四)、我看“桥之美” 1、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 2、“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 板书设计:桥之美 吴冠中 乌镇石桥 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 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 满足灵动和谐 风雨桥 欣赏安详自在桥 感受 美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