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45273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利水渗湿药PPT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 1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 功效 适应范围 配伍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或熟悉本章药物的功效 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 3 了解淡渗利湿 甘淡渗湿 清热利湿 清利湿热 利湿退黄等概验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概述1 含义 凡能通利水道 渗泄水湿 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利水渗湿药 2 性能与作用 本类药物为多甘淡 淡能渗湿具有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等功效 3 分类 一般分为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药三类 4 注意事项 1 适当配伍 2 易耗伤津液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属甘淡平 淡能利水渗湿 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 尿量增多 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用于水湿内停而

2、引起的水肿 小便不利 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茯苓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根上 野生或栽培 主产于云南 湖北 安徽 四川等地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淡 平 归心 脾 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2 用于脾虚诸证 3 用于心悸 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平 入心 脾 肾经 甘补淡渗 作用平和 无寒热之偏 利水而不伤正气 善治各种水肿 为利水渗湿要药 且善健脾 宁心安神 治脾虚诸证及心悸 失眠等 为健脾安神之常品 猪苓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桦树 枫树 柞树等的腐朽根上 主产

3、于陕西 河北 四川 云南等地 春 秋二季采挖 除去泥沙 干燥 切片入药 生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淡 平 归肾 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 淋浊 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服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平 入肾 膀胱经 性主渗泄 功专利水 能开腠理 助气化 利小便 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 每与茯苓相须为用 治水湿停滞之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 淋浊 带下等证 茯苓与猪苓 泽泻 来源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生草本泽泻的干燥块茎 主产于福建 四川 江西等地 冬季采挖 干燥 切片 生用 麸炒或盐水炒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淡 寒 归肾 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

4、湿 泄热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痰饮 泄泻 2 用于湿热带下 淋浊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渗利 性寒清泄 入肾 膀胱经 即善利水渗湿 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 常用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 淋浊 带下及痰饮等 此外 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 泻相火 以保真阴 薏苡仁 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主产于福建 河北 辽宁等地 秋季采收 生用或炒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淡 微寒 归脾 胃 肺经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清热排脓 除痹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2 用于脾虚泄泻 3 用于肺痈 肠痈 4 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煎服 10

5、30g 清热利湿宜生用 健脾止泻宜炒用 本品力缓 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 丸散剂外 亦可作粥食用 为食疗佳品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微寒 归脾 胃 肺经 甘淡利湿 微寒清热 既能利水渗湿 又能健脾止泻 利水而不伤阴 补脾而不滋腻 为淡渗清补之品 凡水湿滞留均可用之 尤以脾虚湿滞者为宜 常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脾虚泄泻等证 且擅渗湿而舒筋脉 缓挛急 善治痹痛拘挛 脚气浮肿 以湿热者为宜 并可清热排脓 用于肺痈 肠痈 赤小豆 来源 为五豆科一年生草本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主产于广东 广西 江西等地 后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拨取全珠 晒干 打下种子 除去杂质 再晒干 生用 性味

6、归经 甘 平 归心 小肠经 功效 利水消肿 解毒排脓 利湿退黄 临床应用 1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 2 用于痈疮肿毒 3 用于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 本品甘平 入心 小肠经 性善下行 通利水道 使水湿下泄而消肿 退黄 为性质平和的利水消肿 退黄之佳品 常用治水肿 小便不利及黄疸 并可解毒排脓 治痈疮肿毒 内服外用均可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苦寒 或甘淡寒 主入膀胱 肾经 苦能降泄 寒能清热 走下焦 尤善清利下焦湿热 长于利尿通淋 多用治小便短赤 热淋 血淋 石淋及膏淋 小便混浊等病证 临床应用时 应针对病证正确选药 并酌情选用适当配伍 以提高疗效 除常与

7、清热泻火药同用外 阴虚内热而小便短赤者 当与养阴清热配全 血淋 常与清热凉血止血药配伍 小便淋沥 脾肾虚损者 应与补脾益肾药配伍 车前子 来源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分布全国各地 后者分布北方各省 主产黑龙江 辽宁 吉林 河北等地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寒 归肾 肺 肝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水肿 小便不利 2 用于暑湿泄泻 3 用于目赤肿痛 目暗昏花 4 用于热痰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宜布包煎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 入肾 肝 肺经 甘寒滑利 性专降泄 既能清热利尿通淋

8、 善治湿热淋证及水肿兼热者 又能利水湿 分清浊而渗湿止泻 且能清肝明目 主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兼治肝肾不足目暗昏花 还能清肺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痰多 滑石 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石族滑石 主含含水硅酸镁 主产于山东 江西 辽宁等地 全年可采 研粉或水飞用 性味归经 甘 淡 寒 归膀胱 胃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暑 祛湿敛疮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石淋 2 用于暑热烦渴 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宜布包煎 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质滑 渗湿利窍 性寒质重 清热降泄 入膀胱与胃经 内服滑利清解 既善利尿通淋 又擅清热解暑 为治热结膀胱之热淋 石淋 小便涩痛及暑湿 湿温 暑热烦渴

9、之要药 外用善清热收湿敛疮 亦为治湿疹 湿疮所常用 车前子与滑石 木通 来源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木质藤本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主产于吉林 辽宁 黑龙江等省 秋 冬二季采收 晒干 切片 生用 药材 性味归经 苦 寒 归心 小肠 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水通淋 通经下乳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脚气肿胀 2 用于口舌生疮 心烦尿赤 3 用于血瘀闭经 乳少 4 用于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 3 6g 使用注意 据报道 关木通60g水煎服 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故用量不宜大 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孕妇忌用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通利而清降 上能清心火 下能泄小肠和膀胱湿热 功善清热利尿通淋 为治湿热淋痛 及心火移热

10、小肠之口舌生疮 心烦尿赤之要药 又善通经下乳 为治乳汁不下 血瘀经闭及湿热痹痛之良品 瞿麦 来源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瞿麦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河北 河南 辽宁 江苏等地 夏秋季花果期采割 干燥 生用 性味归经 苦 寒 归心 小肠 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降泄 能清心与小肠之火 导热下行而擅利尿通淋 治热淋 血淋为宜 并可活血通经 治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 萹蓄 来源 为蓼科一年生草本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茎 叶生长茂盛时采收 晒干 生用 性味归经 苦 微寒 归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 杀

11、虫止痒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血淋 2 用于湿疹阴痒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降 功专除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 善治湿热淋痛 并能杀虫止痒 治湿疹阴痒 虫积腹痛等证 瞿麦与萹蓄 地肤子 来源 为藜科一年生草本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 晒干 打下果实 除去杂质 生用 性味归经 苦 寒 归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 止痒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2 用于湿疹 风疹 皮肤瘙痒 阴痒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降泄 入膀胱经 既善清利下焦湿热 治湿热蕴积膀胱之小便不利 赤涩热痛 又善

12、能祛风止痒 治湿疹 风疹 皮肤瘙痒 阴痒等证 为皮肤科常用药 海金沙 来源 为海金沙科缠绕草质藤本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主产于广东 浙江等地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收 晒干 生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寒 归膀胱 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1 用于各种淋证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宜布包煎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质滑 其性下降 善清小肠与膀胱湿热 功专利尿通淋止痛 尤善治尿道疼痛 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石韦 来源 为水龙骨科多年生常绿植物庐山石韦 石韦的干燥叶 主产于浙江 江苏 湖北 河北 河南等地 四季均可采收 除去根茎及根 晒干或阴干 生用 药材 性味归经 苦 甘 微寒 归肺 膀胱经 功效

13、 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淋 石淋 血淋 2 用于肺热咳喘 3 用于血热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 入肺 膀胱经 上能清肺止咳 以治喘咳 下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 以治湿热淋证 并可凉血止血 故既为治血淋 石淋之要药 又善治血热妄行之吐衄及崩漏等证 冬葵子 来源 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冬葵的干燥成熟种子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生用或捣碎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寒 归大肠 小肠 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 下乳 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 用于淋证 水肿 2 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乳房胀痛 3 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14、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滑利 入大肠 小肠 膀胱经 既可利尿通淋 治热淋涩痛 水肿及小便不利 又可下乳消胀 润肠通便 治产后乳汁不下 乳房胀痛及肠燥便秘等证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本节药物性味苦寒 入脾胃 肝胆经 苦泄寒清 以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湿热黄疸 亦可用治湿疮 湿疹 湿温等湿邪为患病证 临床应用须根据湿热轻得而随证配伍 若黄疸偏湿热重者 常配伍清热泻火解毒药 若黄疸偏寒湿重者 则须与化湿药 湿里药配用 茵陈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茵陈蒿或滨蒿等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陕西 山西 安徽等地 春季幼苗6 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 除去杂质及老茎 晒干 生用

15、 药材 性味归经 苦 寒 归脾 胃 肝 胆经 功效 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 1 用于黄疸 2 用于湿温 湿疮 湿疹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萎黄慎用 性能特点 本品味苦降泄 寒以清热 入脾 胃 肝 胆经 功善清利脾胃 肝胆湿热而退黄疸 为治黄疸之要药最宜湿热阳黄 兼治寒湿阴黄 还治湿疮 湿疹 金钱草 来源 为服春药科多年生草本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习称大金钱草 主产于四川 夏秋二季采收 晒干 生用 药材 性味归经 甘 淡 微寒 归肝 胆 肾 膀胱经 功效 除湿退黄 利尿通淋 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热黄疸 2 用于痈 恶疮肿毒 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 3

16、0 6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微寒 入肝 胆 肾 膀胱经 既擅利尿通淋 排除结石 为治石淋要药 又善清肝胆湿热 利胆退黄 为治湿热黄疸之良品 此外 还能解毒消肿 治痈疮肿毒 毒蛇咬伤 虎杖 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主产江苏 江西 山东 四川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 性味归经 苦 微寒 归肝 胆 肺经 功效 利胆退黄 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 祛痰止咳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热黄疸淋浊 带下 2 用于痈疮肿毒 烧烫伤 毒蛇咬伤 3 用于血瘀经闭 痛经 跌打损伤 癓瘕 4 用于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寒清 入肝胆肺经 既善泄中焦瘀滞 降泻肝胆湿热而利胆退黄 治湿热黄疸 淋浊带下 又擅活血祛瘀以通经 通利经络以定痛 治血瘀经闭 痛经 跌打损伤痛等证 并可清肺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 此外 还可清热解毒 治烧烫伤 毒蛇咬伤等 且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 茵陈 金钱草与虎杖 垂盆草 来源 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全国各地均产 夏秋季采收 切段晒干 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 甘 淡 微酸 凉 归肝 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