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7013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教案【通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整组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科学想象”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想象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通过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太阳请假的时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由于人们悲观丧气,一齐罢工,太阳看到人们这样抱怨生活,就请假休息了。于是,人们见不着光亮,瀑布干涸了,风停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了。人们醒悟了,一齐呐喊要复工。看到觉醒后得人们,太阳张开了笑脸,把光明和温暖又重新送给了地球。生态金字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生态金字塔的组成和构造,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超载,

2、人类必将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古诗江村即事写了江村眼前的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对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了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猜一猜”引导学生读读,猜猜,去感受猜字谜的乐趣。 “读一读,说说下面两个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通过读句子,让学生从句子中学习“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读一读,记一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读记记,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论”。 “读一读”是阅读小短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丁肇中先生在科学发现中的几点体会,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继续

3、延伸本单元话题,目的是通过习作,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5、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读懂文章。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感受神奇的大自然。2、鼓励学生探寻神奇的自然。单元课时安排 16、想象 1课时 17、太阳请假的时候 2课时 18、生态金字塔 2课时 古诗

4、诵读江村即事 1课时 语文乐园 (六) 5课时16 想象教材分析: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这首诗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教学目标:知识与

5、技能:1、学会5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1、师:在人

6、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忧郁 轻响 瞪眼睛 使者 吓唬 橡皮 橄榄枝 病魔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

7、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一个劲儿的蓝” 、“透明的水晶” 、“喊一片” 、“唤一片”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5、全班交流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课后反思: 17 太阳请假

8、的时候教材分析:太阳请假的时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太阳请假之后给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从而揭示出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天文、气象方面的知识。文章借助丰富的想象,带领着学生走进奇妙的科学长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

9、关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断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科学的奥秘。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调动学习热情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去瞧瞧。(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二)自读 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4、全班交流。(三)学习

10、课文1-4自然段1、默读课文14节,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太阳请假?2、全班交流3、指导感情朗读 感伤规劝发怒(四)学习课文5-20节 1、默读, 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五)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课文2123节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

11、)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 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生活将是一团糟。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三)总结全文江村即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自读全诗,整体感知。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诗,提出疑问

12、。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堪:可以,能够。纵然:即事。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

13、美的意境。“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