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552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2009【通用】(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主备教师:王冬梅备课时间:2008/2/18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

2、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

3、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教材分析(含重、难点)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

4、)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

5、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三、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合理地确定认数的教学内容。 本册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以后再学习万以内的数,减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数与其他表示的现实的意

6、义联系起来,形成数感。2、加强估算。本册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把估算安排在笔算之后教学,用笔算的原理支持估算;例:教材在P14P15页之后的P19页就安排了“哪个数接近600?”。有时把估算安排在笔算教学之前,用估算为探索笔算方法导向。例:P39页。有些计算(实际问题)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册把东北、东南、西南、西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用的路线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培养学

7、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的。首先在初步了解乘除、除法的含义,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能很容易地获得对余数的认识,也能很自然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等等。(二)教学内容安排方面。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2、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三)教材的编写方面。1、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2、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经验。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单元-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能运用有余数的

8、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认数单元-1、充分感知千以内的数的大小,增强用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知道千以内的数与百以内的数一样,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而且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分米与毫米单元-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较为清晰的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加法单元-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认识方向单元-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减法单元1、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9、,能正确计算被减数在1000以内的减法。2、会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认识角单元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能正确辨认角和直角,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乘法单元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灵活应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统计单元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2、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2、单位的书写认数单元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数、写数。分米与毫米单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准确表达一些线段和物体的长度。加法单元

10、-两、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以及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估算的策略。认识方向单元-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减法单元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认识角单元能正确的辨别角和直角。 乘法单元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2、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统计单元正确确定分类标准。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数与代数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

11、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2、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3、统计与概率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

13、同标准分类整理有关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

14、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段经历从现实生活或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只管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

15、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三、解决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测量长度、描叙物体位置和简

16、单的行走路线,直观比较角的大小,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四、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描叙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