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9918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焦炉的热平衡与热工评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炉的热平衡及热工评定 一、焦炉的物料平衡及热平衡 焦炉的物料平衡计算是设计焦化厂最基本的依据,也是确定各种设备操作负荷和经济估算的基础。而焦炉的热平衡是在物料平衡和燃烧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热平衡计算,可具体了解焦炉热量的分配情况,从理论上求出炼焦耗热量,并得出焦炉的热效率和热工效率,因此对于评定焦炉热工操作和焦炉炉体设计的是否合理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了进行物料衡算,必须取得如下的原始数据: (1)精确称量装入每个炭化室的原料煤量,取35昼夜的平均值,同时在煤塔取样测定平均配煤水分。干煤和配煤水分为焦炉物料衡算的入方。以下为焦炉物料平衡的出方: (2)各级焦炭产量。标定前要放空焦台和所有

2、焦槽的焦炭,标定期间应准确计量冶金焦、块焦和粉焦(要计入粉焦沉淀池内的粉焦量)的产量。并对各级焦炭每班取平均试样以测定焦炭的水分,并考虑到水分蒸发的损失量,然后计算干焦产量。 (3)无水焦油、粗苯、氨的产量,通常按季度或年的平均值确定,不需标定。 (4)水汽量按季或年的多余氨水量的平均值确定。 (5)干煤气产量由洗苯塔后(全负压操作流程为鼓风机后)的流量表读数确定,并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在计算时,一般以1000kg干煤或湿煤为基准。以下列出某厂焦炉炭化室物料平衡的实际数据。如表89所示。根据物料平衡和温度制度,计算出各种物料带入焦炉和带出焦炉的显热和潜热,然后作出焦炉的热平衡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

3、参考有关资料。现列出根据表8-9的物料平衡所作的热平衡计算,如表8-10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由热平衡可知,供给焦炉的热量有98%来自煤气的燃烧热,故在近似计算中可认为煤气的燃烧热为热量的惟一来源,这样可简化计算过程。在热量出方中,传入炭化室的有效热14项占70%,而其中焦炭带走的热量占37.6%,换算到每吨赤热焦炭带走的热量为: kJ/t焦。此值相当可观。采用干法熄焦此热量可大部分回收。降低焦饼中心温度和提高焦饼加热均匀性可降低此热量。由水蒸汽带走的热量占16%,故降低配煤水分可以降低此热量。 此外,采取降低炉顶空间温度、上升管加水夹套回收余热等方法可以减少或部分回收煤气、化学产品和水汽带走的

4、热量。 由废气带走的热量也很大,约占18.6%,因此改善蓄热室的操作条件,提高蓄热效率,是降低热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散失于周围空间的热量,对于大焦炉约为10%,小焦炉由于表面积大,故散热损失大于10%。二、焦炉的热效率和热工效率 根据焦炉的热平衡,可进行焦炉的热工评定。由表8-10可见,只有传入炭化室的热量(出方14项)是有效的,称为有效热。为了评定焦炉的热量利用程度,以有效热(Q效)占供入总热量(Q总)的百分比称为焦炉的热工效率(热工)即: 热工= 100 (8-15) 因Q效等于供入焦炉总热量减去废气带走的热量Q废和散失周围空间的热量Q散, 所以: 热工= 100 (8-16) 由

5、于计算Q散比较困难,也可以采用热效率(热)的方式来评定焦炉的热量利用情况。 热= 100 (8-17) 它表示理论上可被利用的热量占供入总热量的百分比。 通常对现代大型焦炉热工约为7075,热为8085。热工与热可从焦炉热平衡中求得。由表8-10可得: 热工= 100=71.4 热= 100=81.4但由于进行热量算衡需要做大量的繁琐的测量、统计和计算工作,通常生产上不进行,而是根据燃烧计算来估算热工和热,方法如下: 计算以1标m3加热煤气为基准。 在热量入方中,由于煤气的燃烧热(低发热值)和煤气、空气的显热已占总热量99以上,因此可以近似看作为Q总。煤气低发热值按其组成计算,煤气和空气的显热

6、则根据燃烧计算所得的L实和烟道走廊的温度计算。由蓄热室进入废气盘的废气所带出的热量Q废和废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燃烧热Q不,可通过取样分析得出的废气组成和测定的废气温度来求得。焦炉的散热损失一般按供入总热量的10计。则: 热= 100 热工= 100 例8-3 某焦炉以Q低=3643kJm3的高炉煤气加热,由燃烧计算得,L实=0.843 m3(m3煤气),产生的废气量V废=1.757m3(m3煤气),煤气温度30oC,烟道走廊的空气温度为35oC,空气的相对湿度为0.6,废气中含CO为0.25,废气的平均温度为280oC,计算焦炉的热和热工。解 (1) 煤气的燃烧热Q低=3643kJ(m3煤气)

7、。 (2)煤气带入的显热 煤气温度30oC,查图8-4得c煤=1.352kJ(m3),30时煤气带入的饱和水汽量为干煤气的4.36(查表8-3),30时水汽的比热容 = 1.457kJ(m3)。 Q煤=11.35230+0.043611.45730=42.7kJm3 (3)空气带入的显热 35时空气的比热容c空=1.277kJ(m3),35时饱和水汽量为干空气的5.87,当相对湿度为0.6时,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为干空气的0.05870.6=0.0352。 Q空=0.84311.27735+0.84310.03521.45735=39.27kJm3(4)废气带走的热量 废气在280时的比热容查图8

8、-4得c废=1.453kJ(m3)。 Q废=1.7571.453280=713.9kJm3。 (5)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CO的发热值为12728kJm3。Q不=1.7570.02512728=56.1kJm3则 热 = = =79.33 若Q效为供入总热量的10,则 热工= =69.4三、炼焦耗热量 由焦炉热平衡作热工评定方法比较麻烦,因此生产上广泛采用炼焦耗热量对焦炉进行热工评定。炼焦耗热量是表示焦炉结构的完善程度、焦炉热工操作及管理水平和炼焦消耗定额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焦炉加热用煤气量的依据。 炼焦耗热量是将1kg煤在炼焦炉内炼成焦炭所需供给焦炉的热量。由于采用的计算基准不同,故有下列表示

9、方法。 1.湿煤耗热量 1kg湿煤炼成焦炭应供给焦炉的热量,用q湿来表示,显然湿煤耗热量随煤中水分变化而变化,水分越多,q湿越大。q湿= ,kJ(kg湿煤) (8-18)式中 V0标准状态下加热煤气的耗量,m3h; Q湿焦炉的湿煤装入量,kg; Q低加热用煤气的低发热值,kJm3。 2.干煤耗热量 lkg干煤炼成焦炭所消耗的热量。干煤耗热量不包括煤中水分的加热和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以q干来表示。 每kg水汽从焦炉炭化室带走的热量为: l00=51000kJ(kg水)式中 2491lkg水在OoC时的蒸发潜热,kJkg;2.01为水汽在0600oC时的平均比热容,kJ(kgoC); 600从炭化室

10、导出的荒煤气的平均温度,; 72.5焦炉的平均热工效率,。 如配煤水分为Mt(湿基),则 q湿=q干 +5100 =q干 +51Mt q干= l00, kJ(kg干煤) (8-19) 3.相当耗热量 为统一基准,便于比较,提出了相当耗热量这一概念。它是在湿煤炼焦时,以lkg干煤为基准时,需供给焦炉的热量(包括水分加热和蒸发所需热量),以q相来表示。 ,kJ/(kg干煤)(8-20)式中 G干焦炉干煤装入量,kgh我国焦炉相当耗热量指标见表8-11。表8-11数据按每kg捣固煤料,配煤水分7计。计算加热系统时,考虑使生产留有余地,故规定值较高。 由表可见,焦炉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相当耗热量高于用焦

11、炉煤气加热。这是因为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相比,热辐射强度低,废气量大,废气密度高,故废气带走的热量多,通过炉墙和设备的漏损量也大。由于煤料水分常有波动,各厂煤料水分也不相同,故耗热量也不相同。为便于比较,必须将炼焦耗热量换算为同一基准。水分每变化1时,相当于湿煤中1的干煤为1的水分所取代,故q湿的变化值为 。因q干一般约为2094kJ/kg,q水为5100 kJ/kg,则q湿的变化值为2933 kJ/kg。 该值的换算方法如下: 当用焦炉煤气加热时,配煤水分7%的q相取大中型焦炉的平均值: (2345+2596)=2470kJ/kg按式8-20得: q湿=q相 = =2303kJ/kg配煤水分增

12、加1%时,该湿煤的耗热量增加29kJ,则折算到q相的增加为: =67kJ对于高炉煤气,配煤水分取7时: q相= (2638+2931)=2785kJkg则 q湿=2785 =2596kJkg故配煤水分增加1时,q相的增加值为: =67kJ我国焦化厂的配煤水分一般为910,由测得的耗热量换算为9配煤水分的耗热量q换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焦炉煤气: q相换=q相-59(Mt-9) (8-21) q湿换=q湿-29(Mt-9) (8-22) 高炉煤气: q相换=q相-67(Mt-9) (8-23) q湿换=q湿-33(Mt-9) (8-24) 炼焦耗热量可由焦炉的热平衡得到(按表8-9和8-10): q湿= = 2663kJ(kg湿煤) q干= 100=2458kJ(kg干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