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8495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苏教版(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12 融入民族文化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 理解文化的重要性;知道汉字的特点及作用;把握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2、 懂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发展,懂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知识梳理一、填空题1、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P172、文字

2、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4、中华文化的代表有:京剧、武术、算盘、书法、中国结、对联、印章、剪纸、中医中药、瓷器、刺绣。5、中国结、中国印、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6、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7、对文化的提炼,便是民族精神。二、简答题1、汉字的地位、特点、作用分别是什么?P18(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2)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

3、的统一。(3)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2、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P23,26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含义(或要求)是什么?(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4、

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8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28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P303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

5、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7、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0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中华民族精神在解放前后分别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P3031(1)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有: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基础训练1、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之中,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千百年来广为流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论语一书内容丰富,广为流传,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言必信,行必果(2)孔子的思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地影响。请你用直线将下边的提法和孔子的格言对应起来。交往篇 不学礼,无以立。 惜时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诚信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礼篇(3)依据上题中孔子的格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应该如何做?(至少三个方面,不得抄原句。)作业:见导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