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7663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3)第一步:课前预习 探新知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教师寄语】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课堂要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析图、对比、归纳,从中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掌握分析季风气候特征的技能。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其特征、影响。2知道我国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3.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预习问题】1.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 和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3.受夏季风的

2、影响,降水自 沿海向 内陆逐渐减少。4受夏季风的影响,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5.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则会导致 ,如果推进迅速,则容易出现 的局面。6.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 、 、 。活动要求: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规则与评价:1.课上小组长组织核对预习问题答案。2.教师针对检测及时给予点评。 【课标要求】我国灾害性天气频发,评价季风对人类活动生产的影响,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能力。【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学情

3、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教师设计意图: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个性化修改: 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构建情境 激情导入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又指的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二、探究引领 共同进步探究一: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项目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探究二: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1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 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 沿海向 内陆逐渐减少

4、。2.受夏季风的影响,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3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则会导致 ,如果推进迅速,则容易出现 的局面。4.季风气候的成因我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的东部,东临地球上最大的大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小组讨论: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探究活动要求:1.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以自学为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同桌。2.小组长重点检查4、5、6号学生的识记情况。3.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规则与评价:1.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

5、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层层递递进,使所学的知识内化。教师个性化修改: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探究三:大陆性特征显著 1.我国的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的原因是 。2.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的主要表现 。 探究四:我国的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1、寒潮:常发生于 ,过境时产生、 、大风,有时还伴有 天气。2、梅雨: 地区在 月至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易形成灾害。3、台风:常发生在 季节,主要影响我国 地区,其灾害主要是由 造成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能缓解旱情。4、沙尘暴:主要影响我国 ,常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低等恶劣天气。5、旱涝灾

6、害: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常在 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范围最 的气象灾害。交流提升1.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的原因是什么?2. 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有缺点。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让我们一起解决。小组合作活动要求:1.组内充分讨论,组合出本小组最高水平的答案,脱稿展示。2.展示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纠错。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避免笼统,要问出精彩,问出实效。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1.使所学的知识得以提升。2.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个性化

7、修改: 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课堂达标 固知识(时间 5分钟)1.下列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C.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D.季风区降水比非季风区降水较多2.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C我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D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3.“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偏北风 B夏季风 C偏南风 D冬季风4.下图中、所代表的是

8、我国常见的四个自然地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线是我国1月份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致也是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2)图中数字代号_表示的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图中数字代号_表示的是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线阶梯的分界线;请写出作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一组山脉名称: (3) 线是东南一侧为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请写出线通过的一组山脉名称是_ 达标要求:1.规定时间5分钟内完成题目,划分出等级。2.检测过程中不能翻看课本和相关资料。3.做完后同桌互换,对照课件答案得出等级。4.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归纳。等级划分标准:全对A错1处B错2-3处C(提示:选择题

9、错1个算1处错误,填空题错1个空算1处错误) 教师设计意图:1.通过检测巩固本节知识。 2.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个性化修改:第三步:巩固拓展 提能力具体活动安排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主要表现是( )A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气 B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C气温最热月是8月,最冷月是2月 D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我国大部分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 )A气温的年较差偏大 B冬季更温暖 C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D夏季更凉爽3.对我们江汉平原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和地震 B.洪涝和伏旱 C.泥石

10、流和滑坡 D.沙尘暴和荒漠化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D.长白山太行山巫山5.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 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多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 D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6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自_,影响我国的冬季风自_,(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且受到_(地形)的阻挡。明确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季风气候的优缺点,

11、独立完成相关练习。教师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个性化修改: 第四步:教后反思 促成长教后反思要求及评价:自我评价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2反思教法情况: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 深化和完善。3学法指导工作情况: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问题反思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3反思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问题。教学重建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