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37085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知识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师大古代文学试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2.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

2、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3.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4.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

3、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5.带过曲: 元曲制作中,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为“带过曲”。带过曲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作用主要是补充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往往形成习惯性的兼带关系。某一曲牌常带某一曲牌,它们一般押同一个韵部的字。6.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为基本句式,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收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4、书名即题作楚辞。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7.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作者为东汉时期已不可考的一些下层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书法的大都是个人的人生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困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由于这些作品本无统一名称,但在内容风格上相近,萧统讲这些作品编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具有很大影响,钟嵘说它“几乎一字千金”,亦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8.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传奇的出现,

5、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以了成熟的阶段。9.话本: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之为“话本”。在唐代已经出现,有故事文本之义。10.吴文英:周邦彦之后词风开始吹起一股重视形式之风,史达祖、吴文英这一派的词人承继了形式至上的风格,开始创作堆砌的、华丽的咏物词作。其词多为恋情怀旧之作,在艺术上精雕细刻。11. 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是中国古代拟话本小说的最

6、高成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成为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性的标志。1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13. 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构,始于秦,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

7、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因此汉乐府多是指汉乐府民歌。14. 初唐四杰: 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15. 花间集: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是五代时后蜀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题材大抵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中心,词风浓艳香软。总的说来,花间集是一部带有宫体诗气息的词集。16. 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

8、“半山体”,又学晚唐诗人,最后变师法古人为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上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诚斋体”。17. 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8.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19.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9、。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20. 杂剧: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科、白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到底,体制多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王实甫等。21. 文赋: 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

10、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二、简述题1.简述庄子散文的特质(庄子的艺术风格)1、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天下篇自称其表现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多以“三言”说理,三种形式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2、“意出尘外,怪生笔

11、端”的想象与虚构。(1)以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无我的分别。如齐物论庄周梦蝶。(2)“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奇幻的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社会认识和批判精神,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如人间世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3、形象诙诡的论辩。(1)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读者从寓言中体悟哲理。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

12、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充满了诗意。(2)用拟人化手法,从蝉、斑鸠、小雀到虾蟆、甲鱼、蛇、风、栎树、铜铁等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都会说话,而且能辩论、讲道理。4、富有诗意的语言:(1)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2)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2.简述唐代边塞诗的主要成就初唐前期,诗人以达官显贵为主,作品沿袭齐梁绮丽、颓废的文风,以古都繁华和权贵骄奢为主要题材,缺乏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社会内涵。而边塞诗歌不仅从内容、形式还

13、是思想境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1)写作题材的扩大南朝的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从军边塞的士子们随着视野的开阔,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不被前人重视的题材。闻一多认为:“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和塞漠。”(2)诗歌体裁的创新初唐边塞诗歌的贡献还在于开创了初唐体。所谓“初唐体”,指的是流行于唐初的七言歌行。此时,由于诗人们已经开始走出宫廷生活的小圈子,并越来越多地把民间生活、边塞风光作为自己的写作题材,传统的五言诗渐渐不能胜任,一部分诗人便改用这种歌行体来表达感情。七言歌行体始于曹丕燕歌行,经400余年的发展,到了初唐,终

14、于大放异彩。(3)思想境界的开拓诗人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3.简述元杂剧的文体特征(元杂剧在体制上的特色)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

15、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4.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5.赋的发展过程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