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5892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内贸易现象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小结 第5章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5 1产业内贸易现象 一 产业内贸易 行业间贸易 根据H O理论 国际贸易将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因为它们间的要素禀赋差距最大 然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国际贸易实践出现的一些引人瞩目的新现象 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急剧增加 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三是无论国内还是世界市场 完全竞争的状况及其稀少 即产品的同质性 单个企业无定价能力 都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产业内贸易即指同一行业内即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模式 5 1产业内贸易现象 二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1 单个产品的

2、产业内贸易指数式中 Ti为i产品D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和Mi分别表示一国i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Ti 0 1 当一个国家只有出口或只有进口 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时 Ti 0 当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 Ti 1 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 5 1产业内贸易现象 2 产业内综合贸易指数式中 A为产业内综合贸易指数 n为产品的种类数 解决问题的角度与主要贡献者 针对传统H O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的冲突 同解释 里昂惕夫之迷 的思路一样 当代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 PaulP Krugman 和默瑞 肯普 MurrayC Kemp 通过放松H O贸易模型的假设 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

3、的新发展 从而指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5 2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 不完全竞争的含义 假设图中的原点代表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 即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 那么在O和无穷大之间任何一点都表示一种介于两个极端市场结构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5 2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 指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 但在不同市场或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 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市场必须是分割 产品无法随意由低价市场向高价市场倒卖 不同市场 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不同 一般来说 国外市场需求比本国市场更有弹性 对价格变动敏感

4、5 2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三 价格歧视与行业内贸易我们可以用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 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 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仍有出口的动力 因为出口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 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在其它产品上也采取类似行为 就会出现相互低价销售 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5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 什么是规模经济 从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 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的类型有 1 内部规模经济 对单个厂商来讲是内在的 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

5、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2 外部规模经济 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 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 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行业规模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外部经济性表现 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行业相联系 5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 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 包括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使每个企业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 企业 短期可能有所得 长期则无所失 消费者 长期价格下降 消费剩余增长 社会 由于贸易而获得净收益 5 3规模经济与国

6、际贸易 三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条件下 可能形成一个行业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局面 短期 企业产量增加 平均成本下降而获利 消费剩余增加 也有可能出现相反情况 长期 企业产量增加 平均成本 产品价格下降 企业经济利润回到零 消费剩余增加 无论短期长期 从社会福利看 整个社会福利都比没有贸易时增加 在开放条件下 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 两国都会立即发现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此时 如果A国专门生产X B国专门生产Y 在此基础上 如果A 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 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 位于图中直线TT 的

7、中点C 这时 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 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5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图解 T T O X E C 规模经济是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 在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意义在于 无论国家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差别 规模经济的存在 厂商 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 而不再独自生产所有产品 这样便可获得来自于规模经济的好处 消费者 所需的产品 则部分来自于国内 部分来自于国外 5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小结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比较 一 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的贸易模式 差别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在现实世界中 两种类型的国际贸易都在同时发生着 要素禀赋的差别越大 比较优势和产业间的

8、贸易就越重要 而当要素禀赋比较相似时 如发达国家间的差别 产业内贸易就会占主导地位 不过即使是在产业内贸易中 背景中还是有些比较优势的成分 我们可以说 产业间的贸易反映了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 而产业内贸易反映的是获得性的比较优势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比较 二 贸易的假设条件和贸易基础不同H O贸易模型中的贸易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 劳动力 资本 自然资源及技术 差别的 而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 这样 要素禀赋差别较大的国家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额也较大 而产业内贸易则在具有相同的经济规模和要素比例的国家之间较大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比较 三 对贸易模式预测的准

9、确性存在较大差异H O贸易模型预测贸易模式比较准确 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 而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里昂惕夫之迷并不能推翻H O贸易模型 而产业内贸易模型是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 因此依据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不能准确地预测贸易模式 考虑大国与小国的情况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比较 四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基于H O贸易模型的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的收入 与之相比 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这可以用下述事实来证实 欧盟的形成以及战后制成品的贸易开放都没有遇到利益集团的阻挠 而劳工力量强烈反对工业化国家与新兴的发展中国

10、家开展自由贸易 原因在于后一种贸易模式是产业间而不是产业内贸易 这会引起工业化国家某些产业的完全崩溃和大批劳动力在其他产业的再就业问题 总之 新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个方面的不同 理论基础 假设条件 作用 两者具有互补性的关系 两种流派不仅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 实际上还表现出互补性 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比较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逻辑框架 小结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围绕着贸易利益及其渊源 比较利益 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 由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 由规模经济不变到规模收益递增 由单一要素到复合要

11、素的探究过程 也是一个对分工 专业化和比较差异不断超越复归的逻辑进程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逻辑框架 小结 贸易理论演变进程中的特征 1 专业化分工是理论演变的核心 但如何选定专业方向 促进国际分工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2 技术素质是贸易利益的根本 不论是将它作为外生变量 还是作为内生变量 都将倍受关注 3 就理论演进的进程来说 从产业角度看经历了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的转变 从竞争主体看经历了国家主体 跨国公司主体 区域集团化主体的演变 从竞争态势上看经历了互补式贸易 对抗式贸易 互利贸易的转化特征 由此理论呈现出对比较利益差异的不断超越和复归 4 从理论演变对政府作用的启示来看 也经

12、历了一个反对干预 主张干预 适当干预的转变 专栏 保罗 克鲁格曼 PaulR Krugman 保罗 克鲁格曼1953年生于美国 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 1991年保罗 克鲁格曼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决翰 贝茨 克拉克奖 至此 他开始达到他的学术生涯的顶峰 他的 不敢奢望的年代 曾是20世纪美国的经济学教材 克鲁格曼对国际贸易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继承了斯密的分工理论 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逻辑与现实贸易模式之间不对应的矛盾 1983年 他与赫尔普曼教授合著出版了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 该书较完整的体现了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被理论界普遍认为是产业组织和国际贸易理论的

13、序曲 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著名教授曾说 克鲁格曼很可能是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创新力且最有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家 专栏 杨小凯 Xiaokai Yang 杨小凯教授的经历既富传奇色彩 又具象征意义 30多年前 年仅19岁的高一学生写了一篇 中国向何处去 来预测文化大革命的进程与结果 却身陷囹圄十年 解读 矢志不移于 经世济国 的他转而解读现代经济学 去国八年 终成正果 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曾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 CID 研究员 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80年代三部著作 在国内产生不小影响 他和黄有光合著的 1994年 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 盖世杰作 其新作被匿名书评人称为 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 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很多人相信中国或华裔经济学家要在经济学前沿创立新分支或学派应该为时太早 但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的新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