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3529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边疆开发 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考点解题综合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促进民族融合主要体现在( ) A汉族政权“尊王攘夷”抵制边地各族 B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帮助推翻汉族政权 C华夏族与其他各个民族接触频繁 D少数民族大量迁往内地与汉族杂居1C解析:争霸战争打破原来的疆界,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有了更多的接触。2 下列做法中,既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封建国家统一的是 ( ) A秦始皇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小篆 B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度 C秦始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2C解析:注意正确选项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3 20世纪7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长沙马

2、王堆和山东临沂发掘出土了西汉时期的帛画,虽然两地相隔千里,但这些画从内容到风格都极为接近,这表明 ( ) A南方文化影响深远 B中原文化对南方影响很大 C秦汉统一后各地区文化融合呈加强的趋势 D秦汉绘画艺术丰富多彩3C解析:秦汉大一统,使南北方有了经济文化的交流。4唐以前的政府一般采取“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政策,而唐政府则“抚九族以仁”,这表明 ( ) A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C唐朝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D唐政府注重利用少数民族保卫边疆4A解析:唐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以前的朝代更开明。5 与西汉相比,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 A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地加强对边疆

3、的管辖 B采用册封的方式使少数民族首领臣服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的向心力 D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与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5C解析:唐民族关系较之西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其先进经济文化而形成的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6 隋唐时期,汉族与边疆各族政权交往空前频繁的前提是 ( ) A边疆各族接受唐朝中央的管辖 B中央王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城市众多吸引了少数民族D唐朝用武力征服边疆各族6B解析:这一时期的中央政府能够善待周边少数民族,使得他们愿意与中央政府往来。7 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管辖 ( ) 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理藩院、福建省 D理藩院、

4、澎湖巡检司7B解析:西藏在元朝时作为宣政院的辖地,台湾则由澎湖巡检司管辖。8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 ) A通婚联姻 B经济文化交流 C会盟 D共同镇压“安史之乱”8D解析:参与共同镇压“安史之乱”的民族是回纥,而非吐蕃。9 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评价是 ( ) A清除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B扑灭反清武装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D解析:清军进驻台湾之前,台湾与中央政府是分立的,由郑氏驻守,清军进驻台湾,结束了这种状况,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10 我国古代居民的大规模迁移活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

5、以南。这两种迁移的相同作用是 ( )A促进民族融合 B加剧民族矛盾 C促进经济发展 D人口分布趋于平衡10A解析:本题易错项是C项,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较落后,他们迁入黄河流域并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11 下列对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朝时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 B清朝主要是在西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C康熙帝平息“三藩之乱”就是“改土归流”的具体表现D“改土归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1D解析:注意教材中的表述,解题时可用排除法。12辽、夏、金政权在历史上的相同点有 ( ) 既保留本民族习俗,又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对汉人与族人采取“分治”的做法 与

6、北宋和南宋进行了长期战争 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A B C D12B解析:是三者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特点。仅是辽政权的做法:说法错误,例如辽夏并未与南宋进行长期的战争。13下列哪些改革为后世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 )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周武帝改革 后周世宗改革 王安石变法A B C D13A解析: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的王朝有秦、西晋、隋、元四朝,其中,秦的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隋的统一得益于北周武帝改革。并且秦国与秦朝、隋朝与北周在政权上具有继承性,符合题意。其他几项改革后并未出现后世的大一统局面。14下列制度和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有

7、( ) 郡县制 行省制度 僧官制度 改土归流A B C D14A解析:注意理解重要制度和措施对国家、民族的作用。15 我国古代历史上,造成分裂割据的因素有 ( ) 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政治的腐朽黑暗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地方势力的膨胀民族战争和农民起义 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A B C D15D解析:注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分析其原因,本题易错点是,不少同学忽视了荷兰侵略台湾而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史实。16 促使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各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因素不包括 ( ) A许多民族政权建立,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B交通发达,密切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往来 C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政策D外来民族与

8、汉族等融合成新的民族16D解析:A、B、C三项出现于隋唐时期;D项出现于元朝,应排除。17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证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国民政府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柩西迁。1939年6月21 ,成吉思汗灵柩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祭典,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敬献了花圈。中共的行为在当时最大的意义在于 ( ) A充分肯定国民党挽救并保护文物的举措 B充分肯定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 C强调民族团结以共同抵御外侮D表达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17C解析: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杰出人物,中共此举是为了强调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共赴国难。18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9、提供经济援助,普及文化教育,其出发点是 ( ) A帮助各少数民族推翻旧制度 B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C真正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8D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民族共同繁荣,更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9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目前台湾岛内的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A B C D19B解析: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而不是国际问题。20 下列关于港澳台地区的说法中,正

10、确的一项是( ) A“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来的,同样也适应于台湾 B中国之所以能够收回港澳,主要是因为租期已满,条约过期 C台湾问题的形成与港澳问题的形成基本相似D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访大陆,说明两岸的交流合作是两岸人民的意愿20D解析:“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提出来的;港澳的收回,主要是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台湾问题是因内战而形成的,而港澳问题则是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所造成的,故A、B、C三项都不正确。二、非选择题21 以下三幅图的阴影部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区域。结合该民族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11、 21(1)原因:图(一):唐朝时期,族的黑水部强大起来,向唐朝纳贡;唐在此设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 督,统治黑龙江下游两岸。图(二):黑水部在契丹建国后,被称为女真;完颜部发展起来,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攻南宋;南宋军民抗金,腐朽的南宋王朝向金议和,双方划定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图(三):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强大起来,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推行八旗制度,建后金政权,同明朝争夺辽东;皇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洲,建立清朝。清朝打败明末农民军,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平定少数民族反动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入侵,维护多民族国家,成为亚洲

12、东部最大的国家。(2)认识: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经过激烈战斗,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处去屯田垦荒。他还派农师向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郑成功还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后来,台湾的制糖、烧瓦、晒盐都有相当规模。 上述二则材料均引自人教社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1664年,清军攻占金门、厦门等地,并试图招降郑经(郑成功之子)。郑经表示愿称臣纳贡,但要求保持独立状态。“三藩之乱”时,郑经曾应耿精忠(“三藩”之一)之邀派兵助叛,

13、进攻广东。郑经及其后继者一直据守台湾,直至最终被清军击败,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据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诗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你是怎样评价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的? (2)根据材料三,你是怎样认识郑成功及其子孙据守台湾的? (3)依据材料四说明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4)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况是如何形成的?(5)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

14、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当今解决台湾问题有赖于海峡两岸的合作。合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22(1)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那里发展农商,传播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2)郑氏祖孙,特别是郑成功父子据守台湾,抗拒清军的统一,并派兵助叛,实际上是一股割据势力,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3)表达了于右任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说明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4)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此后,美国政府不断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