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3128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2 第3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5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 D丁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A BC D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基础上发育的,这种岩石属于沉积岩,对应图中的甲;图中的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第2题,根据物质循环图可知,表示冷凝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对应。答案:1.A2.B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35题。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2、)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4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5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B冰川侵蚀作用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D风力搬运能力强解析:第3题,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崇明岛是流水沉积作用;大堡礁是珊瑚虫骨骼沉积;以上都属外力作用的结果。第4题,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第5题,华北平原属冲积

3、平原,土层深厚是地壳下沉幅度大,泥沙沉积多造成的。答案:3.D4.D5.A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图示、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A处 B处C处 D处7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8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A BC D解析:第6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处位于峡谷口,内为一盆地,利于蓄水。第7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处是中部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属背斜谷地。第8题,甲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属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故多喀斯特地貌,图片中是溶洞属此种地貌。答案:6.A7.B8.D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4、9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A BC D10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A BC D解析:第9题,图示景观是珊瑚岛;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冰斗。第10题,华北平原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答案:9.D10.C读黄河示意图,回答1113题。11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Aa BbCc Dd12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13关于d

5、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解析: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字形。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冲积扇平原。受地形影响,a处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d处位于黄河下游三角洲,黄河含沙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因泥沙淤积严重,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黄河下游由于地势低平,夏季易涝,地下水位高,多盐碱地、低湿地等中低产田,农业产量低。答案:11.A12.D13.A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9

6、N)到B城的公路。回答1415题。14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A BC D15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水文C气候 D经济解析:第14题,读图中四条备选线路方案,、线路较短,但所经区域地势起伏大;线路所经区域地形平坦,起伏小,但线路最长;线路长度居中,所经区域起伏较小,是最佳方案。第15题,影响现代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14.C15.D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617题。16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A河 B河C河 D河解析: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

7、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答案:D17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A河 B河C河 D河解析: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答案:D18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2)图中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处山岭的成因是_ _。(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4)如果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容易形成洪灾的是_;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

8、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是_ _。解析:(1)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2)处为背斜,易储存油气资源;处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3)乙、丙、丁地势平坦,流水沉积作用明显。(4)丙处河道弯曲,雨季水流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上游修建水库,导致下游泥沙减少;湖泊汛期蓄洪、枯水期补给河流径流。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雨水补给 (2)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4)丙滩涂增速变缓削峰补枯19(2011东莞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1)该研究小组

9、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_,这是因为_。(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_。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_ _。(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_灾害,原因是_ _,治理的措施通常有_。解析:从该地河流较为弯曲可知,这最可能是平原地形,河流的主航道中心线并非都是位于河流的正中心,而是向河流的凹岸产生了偏向,这是由于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结果。随着河流的发展,河段的弯曲程度会越来越厉害,当到达一定程度后,河流会自行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处会成为一废弃的牛轭状的湖泊。这种弯曲的河道,对泄洪非常不利,因此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人工裁弯取直、加固河堤等。答案:(1)平原(2)弯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河流的凹岸接受侵蚀,河床较深;凸岸接受堆积,河床较浅(3)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4)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7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