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2945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 吴茱萸 沈瑚 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 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 称为吴萸 有一年 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 楚王见了大为不悦 不听吴臣解释 将其赶了出去 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 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 一日 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 胃疼难忍 诸药无效 此时 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 当楚王得知此事后 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 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 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 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名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别名 漆辣子 左力 优辣子 气辣子 米辣子 茶辣 吴萸 臭辣子 曲药子 茱萸子

2、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8 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 剪下果枝 晒干或低温干燥 除去枝 叶 果梗等杂质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直径2 5mm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 粗糙 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 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 质硬而脆 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 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 气芳香浓郁 味辛辣而苦 图片 功用主治 味辛 苦 气温 大热 有小毒 入肝 脾 肾之经 温中 止痛 理气 燥湿 治厥阴头痛 脏寒吐泻 脘腹胀痛 经行腹痛 五更泄泻 高血压症 脚气 疝气 口疮溃疡 齿痛 湿疹 黄水疮 用量 3 9g 化学成分 顺式 5 8 十

3、四碳二烯酸 吴茱萸烯 吴茱萸内酯醇 臭辣树交酯A 吴茱萸苦素乙酸酯 罗旦梅交酯 黄柏酮 6 乙酰氧基 5 表柠檬苦素 6a 乙酸氧基 5 表柠檬苦素 吴茱萸酰胺 去氢吴茱萸碱 辛弗林 N 甲基邻氨基苯甲酸胺 N 二甲基 5 甲氧基色胺 1 甲基 2 壬基 4 1H 喹诺酮 14 甲酸吴茱萸次碱 二氢吴茱萸次碱 7 羧基吴茱萸碱 吴茱萸苦素 吴茱萸精 吴茱萸啶酮 罗勒烯 吴茱萸因碱 羟基吴茱萸碱 吴茱萸卡品碱 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碱 柠檬苦素 色氨酸 天冬氨酸 1 甲基 2 Z 6 十一碳烯 4 1H 喹诺酮 12a 羟基柠檬苦素 药理 强心作用 抗胃溃疡作用 止呕作用 止泻作用 保肝作用 利尿作

4、用 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伤寒论条文 243条 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 属上焦也 309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 378条 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 方药组成 吴茱萸一升 汤洗 9g 人参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 擘 生姜六两 切 18g 各家论述一 1 本草衍义 吴茱萸下气最速 肠虚人服之愈甚 2 医学启源 主治秘诀 云 吴茱萸 气浮而味降 其用有四 去胸中寒一也 止心痛二也 感寒腹痛三也 消宿酒 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3 王好古 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宜以 吴茱萸 主之 故仲景吴茱萸汤 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温脾胃 皆用此也 4 本草

5、纲目 茱萸 辛热能散能温 苦热能燥能坚 故所治之证 皆取其散寒温中 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咽喉口舌生疮者 以茱萸末醋调 贴两足心 移夜便愈 其性虽热 而能引热下行 盖亦从治之义 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 似不然也 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 啮茱萸一 二粒抹之即开 亦取其辛散耳 5 本草经疏 凡脾胃之气 喜温而恶寒 寒则中气不能运化 或为冷实不消 或为腹内绞痛 或寒痰停积 以致气逆发咳 五脏不利 吴茱萸 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 则中自温 气自下 而诸证悉除 其主除湿血痹 逐风邪者 盖以风寒湿之邪 多从脾胃而入 脾胃主肌肉 为邪所侵 则腠理闭密 而寒热诸痹所从来矣 辛温走散开发 故能使风寒湿之邪 从腠理而出

6、中恶腹痛 亦邪恶之气干犯脾胃所致 入脾散邪 则腹痛自止矣 6 本草汇言 吴茱萸 开郁化滞 逐冷降气之药也 方龙潭曰 凡患小腹 少腹阴寒之病 或呕逆恶心而吞酸吐酸 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 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 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 或疝瘕弦气而攻引小腹 或脚气冲心而呕哕酸苦 是皆肝脾肾经之证也 吴茱萸皆可治之 各家论述二 7 本经逢原 茱萸善上 故服茱萸者 有冲膈冲眼 脱发咽痛 动火发疮之害 其治暴注下重 呕逆吞酸 肝脾火逆之证 必兼苦寒以降之 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 8 本草便读 吴茱萸 辛苦而温 芳香而燥 本为肝之主药 而兼入脾胃者 以脾喜香燥 胃喜降下也 其性下气最速 极能宣散郁结 故治

7、肝气郁滞 寒浊下踞 以致腹痛疝瘕等疾 或病邪下行极而上 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 均可治之 即其辛苦香燥之性 概可想见其功 然则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湿滞浊 无不相宜耳 9 神农本草经 主温中下气 止痛 咳逆寒热 除湿血痹 逐风邪 开腠理 10 名医别录 主痰冷 腹内绞痛 诸冷实不消 中恶 心腹痛 逆气 利五脏 11 药性论 主心腹疾 积冷 心下结气 疰心痛 治霍乱转筋 胃中冷气 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 疗遍身顽痹 冷食不消 利大肠拥气 12 本草拾遗 杀恶虫毒 牙齿虫蛀 13 日华子本草 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 肾气 脚气 水肿 下产后余血 14 王好古 治痞满塞胸 咽膈不通 润肝燥脾 15 本草纲目 开郁

8、化滞 治吞酸 厥阴痰涎头痛 阴毒腹痛 疝气 血痢 喉舌口疮 刘渡舟临证验案 某女 32岁 主诉胃脘疼痛 多吐涎水而心烦 舌质淡嫩 苔水滑 脉弦无力 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心阳不足 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 砂仁 无效 再询其证 有烦躁夜甚 涌吐清涎绵绵不绝 且头额作痛 辨为肝胃虚寒挟饮 予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9克 生姜15克 党参12克 大枣12枚 服3剂后 诸症皆消 许叔微医案 有人病伤寒数日 自汗 咽喉肿痛 上吐下利 医作伏气 予诊之日 此证可疑 似是之非 乃少阴也 其脉三部俱紧 安得谓之伏气 伏气脉必浮弱 谓非时寒冷 着人肌肤 咽喉先痛次下利者是也 近虽有寒冷不时 然当以脉证为主 若误用药 其毙可待

9、 予先以吴茱萸汤救之 次调之诸药而愈 柳并耕医案 李某某 男 59岁 1973年5月4日初诊 患者年近六旬 身体颇健 素有吐清涎史 若逢气候变迁 头痛骤发 而以巅顶为甚 前医投以温药 稍有验 近年来因家事烦劳过度 是以头痛日益增剧 并经常咳嗽 吐痰涎 畏寒恶风 经中西药治疗未效 邀余诊治 证见精神困倦 胃纳欠佳 舌苔滑润 脉象细滑 根据头痛吐涎 畏寒等症状辨证 是阳气不振 浊阴之邪引动肝气上逆所致 治以温中补虚 降逆行痰 主以吴茱萸汤 处方 党参30克 吴茱萸9克 生姜15克 大枣8枚 连服4剂 头痛渐减 吐涎亦少 且小便也略有清长 此乃寒降阳升 睥胃得以运化之机 前方既效 乃再守原方 继进5

10、剂诸症痊愈 李克绍医案 某男 壮年 每日只能勉强进食一二两 不食亦不饥 在某院住院近一个月 多方治疗 与健脾 消导等药 俱不见效 适值余暑假回家 因求我诊视 患者不嗳气 不呕吐 形体不消瘦 自诉稍觉胸闷 按其脉象 稍觉弦迟 舌质正常 舌苔薄白粘腻 因考虑 弦主饮 迟主寒 舌苔粘腻 当是胃寒挟浊 因与吴茱萸汤加神曲试治 吴茱萸用15克 次日 患者来述 服后食欲大振 令其再服1剂 以巩固疗效 李海颖医案 要某 女 63岁 丙寅春月病手肢疖疮 住院治疗周余 疮愈 继而变生夜间失眠之苦 服镇静催眠药 反日渐加剧 彻夜烦躁不得眠 改肌注速效镇静药 病人反夜烦更剧 大声哀叹不休 至天亮方安然入睡 每晚如是

11、 虽中西药合治 但不取效 时逾半月余 前邀余试诊 诊见 病人面色晦暗 手足逆冷 食纳不佳 语言正常 白日静坐不烦 大便微溏 舌质淡红无苔 双脉沉迟有力 辨证为肝肾阳虚 中阳不振 浊阴气逆之阴烦 虚烦 证 治拟温中补虚 降逆散寒 方选吴茱萸汤 吴茱萸 人参各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 1剂 水煎 日3服 服药后 病人当夜安然入睡 呼之不醒 知药中病机 守原方 继服1剂而告痊愈 1年后访 无复发 李海颖医案 崔某 女 54岁 平素性情抑郁 常烦闷焦躁 嗳气叹息 近1年来逐渐加重 多处投医 均以更年期综合征论治 投以逍遥散 甘麦大枣 百合地黄汤类 皆不奏效 近10天来 每睡至鸡鸣时分 焦躁烦闷欲死

12、 不自主 胡言乱语 说唱不休 至平旦时分 自觉舌下有津液自生 口舌润 则说唱止 曾用大剂量镇静抗焦虑药治之 效果不佳 邀余诊之 诊见 患者面色晦暗 体态虚浮肥胖 脘腹胀满 按之则濡 不欲饮食 脉沉细而缓 舌淡嫩 苔少 辨证为少阴阳虚 厥阴气逆之脏燥 更年期综合症 投以吴茱萸汤 吴茱萸 人参各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 1剂 日3次服 药后当夜鸡鸣时分无发作 令再服原方2剂 诸症若失 今八月中旬 遇机随访 健康如故 至今无复发 刘景祺医案 方某某 男 47岁 1979年10月初诊 患病八年 文革 期间受迫害 精神长期处于愤懑抑制状态 久之心烦易怒 恶心吐涎沫 巅顶痛不可忍 近二年病情加重 失眠

13、多梦易惊 记忆力减退 精神恍惚 性情暴躁 多猜善疑 甚则厌世 胃纳日减 苔黄厚腻 脉左沉弦滑 右沉紧 中医诊断 癫证 辨证 肝寒脾弱 神明失守 治则 暖肝健胃 降逆安神 处以吴茱萸汤 服30剂后诸症基本消失 寝食良好 服至60剂 临床治愈 刘景祺医案 王某某 男 53岁 1983年11月4日初诊 多寐已十年 十年前由于受凉和生气引起心烦欲死 干呕吐涎沫 胸闷头痛 无力 倦怠 嗜睡 时好时坏 近三四年来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每届初冬即开始终日嗜睡 唤醒吃饭 饭后再睡 至来年夏季才稍好转 曾在当地服平胃散 补中益气汤和二陈汤加减百余剂未效 现仍心烦头痛恶心 全身无力 不能行走 上下汽车须人搀扶 二便

14、正常 舌苔薄白 脉沉滑 辨证 肝胃虚寒 浊阴上逆 治则 暖肝 温胃 补虚 处方 吴茱萸18克 生姜18克 党参18克 大枣6个 服6剂 1984年1月14日复诊 回家后按原方服40剂 近一月来睡眠恢复正常 心烦恶心头痛消失 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脉沉滑 刘金发医案 梁某某 女 37岁 眼赤而痛 泪多 头晕而痛 不畏阳光 已十余日 曾服辛凉解表数剂而增剧 脉微弦而缓 手足冷 此属厥阴上乘于头目 治宜升其清阳以降盛阴之气 吴茱萸汤加当归9克 1剂而诸症均减 续服3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 刘某 男 32岁 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现今右上腹疼痛 每于夜间发作 伴寒战 呕吐酸水 大便反干 舌苔水滑 脉沉弦而缓

15、吴茱萸12g 生姜15g 党参9g 大枣12枚 当归15g 服药一剂 疼痛缓而吐酸减 又加香附 高良姜各6g 三剂后疼痛止 刘渡舟医案 周某 男 27岁 患慢性肾炎而住院治疗 症见 恶心呕吐 泛逆酸水 至夜间则发生寒战 全身振栗如疟 其人面色黧黑 舌质淡嫩 苔薄白而润 脉弦缓无力 吴茱萸12克 生姜15克 党参9克 大枣12枚 共服药五剂 呕吐与寒战皆止 唯肾炎化验仍有蛋白 刘渡舟医案 姜某 女 39岁 患呃逆 连声不断 声低无力 而且心下逆满 时时气窜作痛 纳呆 神疲乏力 面色萎黄 舌苔白润 脉弦无力 此属胃气虚弱 中焦运化无权 肝气挟寒饮冲逆所致 吴茱萸9g 生姜15g 党参15g 大枣1

16、2枚 茯苓9g 桂枝9g 炙甘草9g 陈皮15g 服药二剂 小便甚利 胃中觉宽 呃逆止而饮食增进 刘渡舟医案 丁某 男 53岁 胃脘及胸胁胀满 进食后更甚 以致饮食日减 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白而滑 脉弦缓无力 此乃厥阴肝经之水寒上犯胸阳 气闭为胀 必口中多涎 吴茱萸12g 生姜15g 党参9g 大枣7枚 桂枝6g 厚朴12g 服一剂则胀满减 胸胁顿觉舒畅 上方内增加吴茱萸至15克 加半夏 茯苓涤饮和中 共服八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 杨某 女 42岁 所诉之证甚奇 每日天将拂晓时 小腹部隆起一软包如鸡蛋大小 从下往上游移 抵胃脘则呕吐苦水黄涎 伴头目眩晕 每次发作约2小时 然后自动消失 舌苔白而水滑 脉沉弦 此属厥阴寒气挟饮而上冲于胃 以致胃寒气逆 治当暖肝温胃 平冲降逆 吴茱萸9g 生姜15g 党参6g 大枣7枚 桂枝9g 茯苓12g 白术6g 炙甘草6g 川椒炭6g 半夏9g 川楝9g 黄连2g 共服六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 丁某 男 53岁 胃脘及胸胁胀满 进食后更甚 以致饮食日减 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白而滑 脉弦缓无力 此乃厥阴肝经之水寒上犯胸阳 气闭为胀 必口中多涎 吴茱萸12g 生姜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