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2291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历史部分)岳麓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三水中学2013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综历史卷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共24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注意事项: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 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计分。)1.沈氏兵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

2、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3.“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那么,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代4.右图(略)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采桑”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5.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

3、迅速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6.明朝中叶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业,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

4、“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8.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A.中国是农耕文明的社会 B.“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C.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D.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9.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洛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A.发现美洲新大陆 B.率领船队完成了环

5、球航行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 D.是美国立国建国的功臣10.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1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需求 B.资本主义进一步殖民扩张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2.

6、人均收入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统计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 B.政府大幅减少对人民的税收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D.新航路开辟后商品贸易不断扩大13.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可能见到的科技成就展品是 汽车 飞机 蒸汽机车 贝尔电话 A. B. C. D. 14.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据此

7、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15.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17.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

8、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18.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19.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

9、义 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0.全球通史在描述人类尝试的某一政策时写道:该政策“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这反映的是苏联(俄)的哪一经济政策A.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21.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 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4.4%7.3% 1942年 58% 78% 49%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10、 D民营工业的发展2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23.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

11、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 份1976-1980年1981-1985年1986-1990年1990年社会总产值4.2 3.3 1.8 -2国民收入4.2 3.2 1.0 -4劳动生产率3.3 3.1 -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第二部分:非

12、选择题部分 (25题28分,26题24分,合计52分)25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材料1:(19世纪晚期)洋布、洋沙、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2: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州、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地,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材料3: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的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间,权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曾评论说:“中国工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