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2203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学习要点:复习鉴赏人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时也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作者自己)。二例题分析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晚雷 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唐)白居

2、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三、方法总结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鉴赏要点答题步骤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三、课堂训练1、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

3、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鹧鸪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xi):美酒。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

4、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答: 相关知识:常见形象(1)不慕权贵、

5、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

6、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