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2202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认识我国冬、夏季风的性质。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重点)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风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布,并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地理助学中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绘图、填图法、从图中分析提取信息法、综合法

2、归纳法、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情境导入:体会深秋的冷空气带来的感觉,设置具有悬念的语言,如:大风从哪儿来?风向如何?在它的影响下冬季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由熟悉的生活现象和感受入手,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案导学,问题探究一季风气候显著1、读图:P 36图2.12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学生完成36页读图填表:来自海洋还是陆地风向冷暖、干湿状况影响范围大小冬季风夏季风 教师展示多媒体,有关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 2、读课本P37图2、13“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描画并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3、的界线:教师展示多媒体,有关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相关图片资料。小结:看来同学们对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掌握的很好,并且对其分界线记得很牢。 3、阅读课本P37“季风异常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回答 (1)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结:夏季风进退时间的早晚或强弱出现异常。 合作交流,质疑解惑:分组讨论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生:讨论。 师:主要从我国的海陆位置解释。我的收获:“想一想”:一季风气候显著 1冬季风、夏季风的差异。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3季风异常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巩固训练,反馈达标:课堂练习(选择题)1、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

4、形因素 D、洋流因素2、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纬度位置外,还有另一个影响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形 C、冬季风 D、夏季风3、 被称为我国“火州”的地方是()A、武汉 B、重庆 C、南京 D、吐鲁番4、 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漠河 B、乌鲁木齐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5、 夏季,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是()A、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 B、北方白昼时间长 C、北方降水少,日照多D、北方地势高,日照长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7、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5、)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8、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A、4、5月份 B、5、6月份 C、7、8月份 D、8、9月份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师: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与同纬度的国家相比,我国气候也具有优越性。及时复习,提前预习: 1、做助学P33当堂达标 2、请同学们记住: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特征呢?请同学们课下预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通过熟悉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欲望。学生畅所欲言: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质疑的能力。多媒体展示,直观生动、形象。培养学生读图及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阅读,分组讨论。畅所欲言,交流讨论。锻炼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知识信息和归纳运用知识的的能力。 同学谈收获。让学生比赛做题速度,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突出,图文结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体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反思: 本节课是讲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主要是讲第一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针对这一特征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大特征,本节课围绕这一特征设一个重点和一个难点。重点是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我国冬、夏季风示意;然后讨论识;再分组(冬、夏季风两组)抢答。这样一方面重点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难点是冬、夏季风的性质。这一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克服了难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