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1065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PPT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的辨证与治则 新河县中医院刘晓娟 一 中医学的辨证 辨证的基本概念辨证 辨别证候 是中医学特点之一 是辨别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 运用四诊 望 闻 问 切 方法 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综合概括总结疾病的病因 病性 邪正对比情况 从而得出疾病的证候类型 辨证方法 1 八纲辨证是辨证总纲 是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2 气血津液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 3 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主要应用于杂病 4 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 伤寒 病的辨证方法5 卫气营血辨证6 三焦辨证是外感病中 温病 的辨证方法 1 八纲辨证 何为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实际是二纲六辨阳 表 实 热 阴 里 虚 寒 表里辨病位深浅 虚实辨病证邪

2、正盛衰 寒热辨病证性质 阴阳辨证候类别八纲证候之间并不孤立 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 表证里证鉴别表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表证未解 又见里证表证未罢 又及于里 表里出入表邪入里正气不足邪气过盛 正 邪 里证出表邪有出路 病势减轻 正 邪 如麻疹 寒证热症鉴别表 寒热真假鉴别表 寒热辨病性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虚证实证鉴别表 虚实真假鉴别表 阴阳辨别病性总纲 阴证 阴病亡阴 阳证 阳病亡阳 阳证 实热证 阴证 虚热证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亡阴亡阳 亡阴亡阳鉴别 2 气血津液辩证 气血同病 气血同病 津液辩证 津液不足体内津液亏少脏腑失于滋润濡养的一些证候水湿停聚涉及脾肺肾三脏对水液

3、输布排泄失调 停聚体内 形成病理产物 引起疾病水液潴留水湿停聚湿浊困阻痰饮凝聚 湿浊困阻 以脾不运湿为要 可涉及肺肾二脏 湿性缠绵 重浊 入体则气机壅塞 停于中焦为胀为痞 脘腹痞满 纳呆 停于四肢则肢体沉重胀痛 屈伸不利 易成痹证 此病程较长 难愈 水液潴留 多由肺脾肾功能失调 水液代谢障碍 潴留体内 而发水肿 可泛溢肌肤 则头面四肢浮肿 水邪停于腹腔 胸腔则腹大如鼓 胁肋胀痛等证 痰饮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积水为饮 饮凝为痰 痰为饮之化 痰热而饮寒 有形痰饮视之可见 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痰饮无形痰饮只见其症 不见其形狭义痰饮肺部渗出物 如咳痰 呕恶广义痰饮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病理产

4、物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痰证饮证 百病皆有痰作祟肺咳痰 喘胸闷胃纳呆 恶心呕吐痰涎痰证喉间梅核气颈间瘿瘤清窍头晕目眩心窍神乱为癫狂肌肤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胃肠 痰饮 脘腹痞胀 肠间水声漉漉心肺 支饮 胁肋胀满 心悸 不得卧可见少量胸腔积液饮证胸肋间 悬饮 咳喘倚息疼痛四肢肌肤 溢饮 肢体浮肿 沉重酸痛小便不利 舌苔白腻 脉弦 3 脏腑辩证 重点 心与小肠病辩证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心血虚 心阴虚 心火亢盛 心脉痹阻 痰迷心窍 痰火扰心 心热下移小肠 肺与大肠病辩证 肺气虚 肺阴虚 寒邪犯肺 热邪犯肺 燥邪犯肺 痰浊阻肺 大肠湿热 大肠液亏 肠虚滑泻 脾与胃病辩证 脾不健运 中气下陷 脾不统

5、血 脾阳虚 寒湿困脾 湿热蕴脾 胃寒 胃热 胃阴虚 食滞胃脘 肝与胆病辩证 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肝血虚 肝阴虚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寒滞肝脉 肝胆湿热 胆郁痰扰 肾与膀胱病辩证 肾阳虚 肾阴虚 肾精不足 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 膀胱湿热 脏腑兼症病辩证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鉴别 心脉痹阻证淤 痰 寒 其鉴别 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 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 4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外感病演变过程中表现的复杂证候 以阴阳为纲 划分三阴和三阳病此辨证是东汉张仲景在 素问 热论 的理论基础上创造的 是论治伤寒的辩证纲领中风太阳病伤寒三阳病经证热炽阳明阳明病腑证

6、热结肠道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六经辨证 太阴病脾胃虚寒证寒化证心肾阳虚三阴病少阴病热化证阴虚阳亢厥阴病蛔厥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三阳病 三阴病提纲 太阳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属里热实证 胃家实 少阳病 口苦 咽干 目眩 太阴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少阴病 脉微细 但欲寐 厥阴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下之 利不止 5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清代叶天士 温热论 中运用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 温热病卫气营血传变是由卫开始 渐次内传入气 后入营 再入血 这种传变并不是一成不变 有卫分直接入营血在温病发生和发展变化中 四个阶段不能截

7、然分开 相互影响传变 卫气营血辨证表现 卫分证 温热袭表肺卫失宣表现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口渴 咳嗽 咽喉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热壅于肺 咳喘痰黄 胸痛舌红苔黄脉数热壅胸膈 心烦懊恼 坐卧不安舌红脉数气分证热盛阳明 汗多 烦渴引饮 苔黄燥脉洪大 发热不恶寒热郁肝胆 口苦咽干胁肋灼痛舌红苔黄脉弦反恶热 心烦口渴尿赤 热迫大肠 大便干结 胸痞腹满 可见谵语 苔黄焦黑 脉沉实 卫气营血 营分证 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身热夜甚 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斑疹隐现 舌红绛 脉细数血分实热动血生风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斑疹紫黑 舌深绛紫脉细数血分证血分虚热阴虚生风 低热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耳聋舌少津 脉虚数 6 三焦辩证

8、三焦辩证是温热病的辨证法 清代吴鞠通据 内径 三焦部位而划分 把外感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三焦辩证 二 治则 治标与治本1 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治病异同治则2 扶正祛邪 扶正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 损其有余3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4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1 治病求本 一 治标治本 1 急则治其标 如大出血 大量腹水者 2 缓则治其本 如阴虚发热 五更泻者 3 标本同治如气虚又感外邪 二 正治反治 重点 三 病治异同1 同病异治2 异病同治 正治 正治 逆治法 逆病象而治 适用于疾病本质和现象一致的病证1 热证热象寒药 热者寒之2 寒证寒象热药 寒者热之3 虚证虚象补药 虚者补之4 实证实象泻药 实者泻之

9、 反治 反治 从治法 顺从病象或假象而治 疾病本质与表现不相符1 热证寒象真热假寒 寒因寒用2 寒证热象真寒假热 热因热用3 虚证实象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治虚证闭塞不通病证 4 实证虚象通因通用 用通利药治实性通泻病证 2 扶正祛邪 虚证 扶正实证 祛邪虚中夹实 补虚兼祛邪 实中夹虚 祛邪兼补虚 虚甚有实 先补虚 在祛邪 实甚有虚 先祛邪 在补虚 3 调整阴阳 阴虚 内热 滋阴 阳虚 虚寒 助阳 阴盛 实寒 清泻寒药 阳盛 外热 散寒热药 阴阳具虚 阴阳双补 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4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1 因时根据四季气候制定用药原则2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考虑用药原则3 因人根据人的年龄 性别 体质 生活习惯各有不同此治则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 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