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8375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学案一、试题特点l 1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l 2 . 要求运用学科内知识及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l 3分值高,但答案文字要求简明扼要。l 4、设问角度灵活,能力层次分明。二、材料解析的能力要求: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三、教学过程(一)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3、精读(带设问、获有效信息,联教材,列提纲) 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A、材料

2、题的几种题型:叙述型:叙述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叙述。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分析型。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题目的提示语通常有“分析”、“试析”、“简析” “为什么”,“有什么启示”等。论证型。论证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论”。即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史实的透彻分析,说明道理,得出结论,来论证某一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其提示语有“说明”、“论证

3、”、“证明”、“试论”、“谈论”、“为什么”之类。典型题例毛泽东指出,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试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说明这一论断。例:一位19世纪中后期到英国的法国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当时所见所闻: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河岸上,一大群肮脏的孩子呼吸着恶劣的空气。你对此描述是否可信,并就此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答案: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蒸

4、汽、煤炭取代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成为最主要的动力能源;钢铁及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取代了石块、木头等自然原材料;火车、汽船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自然环境也被污染。(史论结合,材料或教材史实统帅观点) 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新的合理的结论)比较题: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规律的方法。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可分成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性质、特点、内容)、结果

5、(作用、影响)三个部分。其次: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大不比小”。 如比阶级属性不比人名。比历史阶段不比具体时间再次:比较之后要总结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例如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比较项是发动两次战争的目的、两次战争的性质、结果和影响。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评价型。要求依据自己所学的历史和其它学科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给予中肯的评判和估价,其提示语有“试评”、“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评论”、“评析”等。评价题与论证题不同,论证题概括所论证的观点,结论是明摆在题目中的。而评价题答案的观点,则是考生自己在分析综合

6、中提炼出来的结论,属考生本人理性思考的见解。这种见解,只要观点正确,论据确凿,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因此它可以较好地发挥考生的创造性。在历史问答题中,评价型问答题和叙述型问答题结合成为评述题;与论证型问答题结合形成评论型题;与分析型问答题结合形成评析型题。例如对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评价是多年来在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同等记分。观点评述题:注意三步骤:第一述观点、判断对错;第二分析为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提示事物本质;第三分析对或错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B、审题:审关键词:(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

7、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4)求答词: 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审分值: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演示 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2009年绍兴一模)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恩斯世界文明史(1) 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

8、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2分)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8分)材料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四

9、: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4)温家宝总理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背景下强调道德呼应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2分)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二)如何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A、(材料文字型)解题步骤和思路 看清问题(本题问作用) 解读材料(语文阅读分析法。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看;透过表面语

10、言,深入认识) 找出各层意思与设问问题相近的。 对挑出的层意要进行处理,不能把原文抄成答案。考试考查学生的能力就在于此。 处理材料时注意:同类的要概括,能够对应教材知识的要对应。 作答时要注意:语言简洁不重复,尽量用教材的表述,材料里的关键词要保留。案例示例:例1(07海淀二模)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秦统一后,“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今鸭绿江长城的修建不仅有益于长城以南的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城的存在,基本上制止了游牧

11、民族无休止地南下掠夺,大大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互相杀伐、争斗。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依据以上材料,分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8分)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针对练习:03年北京春季高考: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1

12、)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 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10分)B、(材料表格型)解题的一般思路是: (1)注意表和分栏的名称;数据的变化(注意动态词的使用); 横要看+纵也看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数据变化的深层信息 (3)分析原因或影响要看时间。例2(2004年高考上海卷第29题)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

13、70075.022.32.7100.0182032.5788.4177.2998.1186016.02724.0400.03140.0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 麦迪森(Angus Maddison)著(1) 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4分) (2) 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针对练习1:例释:、07年39题(4)材料三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款(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数额2520255050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4119421

14、94319441945数额2610049531107(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 针对练习2:2003年全国高考历史科上海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问题:(共6分)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C、提示(材料图片型)解题方法:1、文物图片,显性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隐性信息解题时需要把它当成文物实物,充分想象能从这一实物中获取的信息。例: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把图片想象成真正的文物);或者结合时代特征挖掘深层信息。2.多幅图片要把握图片之间的联系3、历史地图,应抓住地图反映的主题内容,掌握其分布情况,或反映的基本局势 ,地图中所有文字提示。 例3(材料图片型):、03年全国卷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