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8354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第四章练习题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 D、论统一战线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A、少奇 B、周恩来C、云 D、邓子恢3、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它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是( )A、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社会主义的本质 D、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4、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时间是( )A、198

2、0年5月 B、1984年初C、1985年4月 D、1986年底5、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中6、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C、共同富裕 D、变革生产关系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后,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D、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C、变革生产关系 D、消除两极分化9、认为中国解

3、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在靠( )A、自己的发展 B、强大的人民军队C、科技的进步 D、稳定的政治局面10、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文化 B、科技C、发展 D、教育11、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始终代表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1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素质 B、科学技术C、教育水平 D、经济水平13、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这两大原则是( )A、公有制、按劳分配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4、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14、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过贡献,( )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A、少奇 B、云C、 D、周恩来15、( )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A、生产关系的发展 B、和平的环境C、生产力的发展 D、节约资源16、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实质上是( )的区别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17、判断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 )A、是否提高综合国力 B、是否代表群众利益C、是否有先进的党领导 D、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8、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现代化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C、国防现

5、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19、(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A、创新 B、人才C、独立 D、自主20、创新的关键是(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A、人才 B、教育C、科学 D、发展2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由党的()A性质决定的 B宗旨决定的C执政地位决定的 D奋斗目标决定的22、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A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B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照抄照搬联模式 D没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

6、下进一步认清( )A、无产阶级的使命 B、社会主义的本质C、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 D、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24、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社会主义的原则 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的方向 D、社会主义的目的25、曾经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A、生产力发展 B、国际地位提高C、综合国力提升 D、思想解放26、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 )A、劳动者 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 D、劳动对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7、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如何达到共同富裕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体现生产力方面目标的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是因为( )A、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倾向 B、我们曾经把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C、正

8、是由于我们长期把联模式当作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D、因为我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4、人才强国战略是( )A、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B、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批的专门人才及拔尖人才C、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D、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5、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容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A、依靠科技进步 B、依靠教育C、提高劳动

9、者素质 D、提高经济实力7、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是因为( )A、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B、为了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思想C、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D、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8、能否真正实现实现大陆和的统一,要看( )A、要看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 B、要看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C、要看我们经济能不能真正发展 D、要看人民是否愿意9、科学技术和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畴,生产管理是( )A、科学 B、知识C、技术 D、资本10科学技术()A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作为潜在生产力

10、,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D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5、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2、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第四章答案:一、1.A 2.C 3.C 4.A 5.D 6.A 7.B 8.B 9.A 10.C 11.A 12.B13.C 14.A 15.C 16.C 17.D 1

11、8.D 19.A 20.A 21C 22B 23B 24B25A 26C 27A 28B 29C 30C二、1.AB 2.AB 3.ABC 4.ABCD 5.ABCD 6.AC 7、ABCD 8.AC 9.ABC 10.ABCD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在要求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

12、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党的执政地位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的2、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经验4、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3、强调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5、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四、论述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