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28261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1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时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太史依据的“法”是()A号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B以民主方式推选贤能的禅让制C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法制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2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A实现了国家权

2、力的合理分配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3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的首要约束条件。先秦时期的卫、晋两国同为姬姓诸侯国,但左传载:“(鲁)襄公二十六年,卫人归(嫁)卫姬于晋(君)”这说明()A“公天下”向“家 天下”过渡B先秦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依存C卫晋两国联姻与礼制存在冲突D宗法制与周代的礼制各自独立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

3、到冲击5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4、变7公元前127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D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8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9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

5、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这一特色()A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B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C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D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10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材料反映出()A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C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D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11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A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B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C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D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12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

6、。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13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14“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

7、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15明史 官志概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这说明内阁()A设置减轻了皇帝的负担B在官品上没有固定级别C实际权力并不亚于宰相D对宦官专权构成制约16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请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映了清朝()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D行政效率大大

8、提高17“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8“神谕”在雅典的民主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城邦重大问题经常求助于“神灵”,如从鸟的飞翔和饮食中、从动物的五脏六腑中、从天气的变化中来求取针对国家大事的最后决断。导致古雅典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是()A神学影响根深蒂固B民众认知水平不高C直接民主制的弊端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19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

9、某个“帝国”,它还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A常常依附个强大的“帝国”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20下表反映了史学家估算的某一时期雅典各阶层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说明() 阶层 公民 外邦人 奴隶 前5世纪初 16万人左右 3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前430年前后 16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12万人左右 A雅典社会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B奴隶逐渐成为雅典社会的主体C雅典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严重D雅典民主政治主体非常稳定21世界文明史说,罗马的一项无可辩驳的成就就是创建了一种法律体系

10、这种法律体系,以及结合了有效的中央控制与广泛的地方自治的政府管理制度,或许称得上是罗马赠与后世文明社会的最有价值的礼物。“罗马赠与后世文明社会的最有价值的礼物”是()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为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C为近现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D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较完备的法律体系22 表1是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结构,其核心内容是为了私人之间的商品生产及交换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这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确立B有利于调整民事法律关系C以维护奴隶主利益为目的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23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

11、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C社会商品经济发展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2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5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